
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嘉与海内洗心自新。”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华阴小厅子》:“有一事将语使君,吾祗役於邑中,来日朔旦,不可脱身,故乘休假驰至此。”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说·春秋行夏之时》:“ 夏 正月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者,各用其月为岁首也。建寅则称正月朔旦。”
“朔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朔旦”以“每月初一”为核心含义,尤指正月初一,多见于古代典籍;部分非权威解释将其扩展为“早晨”,但需谨慎参考。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汉典》或《尚书》相关注解。
朔旦(shuò dàn)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描述夜晚的时刻。它可以指夜晚的开始或者刚过去的夜晚。
朔旦的部首是月字旁,它由四个笔画组成。
朔旦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雨无正》:“朔旦既登,我心则忧。”在这里,它表示夜晚的开始,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
朔旦的繁体字为「朔旦」,与简体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朔旦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形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1. 朔旦即将到来,我们需要准备晚上的工作。
2. 昨晚的朔旦非常寒冷,我一直生病了。
朔旦没有明确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夜晚、晚上、宵夜。
反义词:午夜、黄昏、白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