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机策应。《新唐书·张荐传》:“ 周曾 奋发于外, 韦清 伺应于内。”
“伺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来源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伺应的核心含义是待机策应,指在行动中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响应或配合。该词由“伺”(等待、观察)和“应”(回应、顺应)组成,强调在动态情境中灵活应对。
军事/策略场景:
多用于描述内外配合的行动,如《新唐书·张荐传》提到:“周曾奋发于外,韦清伺应于内”,意指一方主动出击,另一方伺机策应。
现代引申义:
可扩展为随时准备应对变化,例如工作中及时解决问题,或人际交往中顺应他人需求。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伺应》(cì yì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言”,部首是汉字构造中的组成部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根据笔画的统计,它由9画组成。
《伺应》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辞海》中有记载。它的意思是等候和回应。在古代,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种等待和回应的态度,即倾听他人的话语,然后做出相应的行动。
在繁体字中,伺应的写法保持一致。
在古代,伺应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目前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被广泛接受或记录。
1.他总是能够及时伺应人们的需求。
2.你应该学会伺应别人的感受。
伺服、应当、应答、侍应
应对、应允、回应、答复
忽视、无视、不理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