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硗确的意思、硗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硗确的解释

(1).土地坚硬瘠薄。《东观汉记·丁綝传》:“昔 孙叔敖 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确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厚矣。”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南逸浩淼际,北贫磽确中。” 明 唐顺之 《答马巡抚书》:“苦寒磽确之地,人甚不乐居。”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内乱、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确、曰货币之恶劣是也。”

(2).指多石而坚硬的路。 宋 范成大 《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语》诗:“薄晚得磽确,稍入 袁州 山。不辞石啮足,聊免泥没韉。”

(3).坚石。 唐 欧阳詹 《石韫玉赋》:“内抱贞明,蓄珪璋而自异;外封磽确,与砮礪而攸同。”


坚硬瘠薄的土地。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既以磽确外为寰宇,敞无垠堮以居亿兆;又选英精内为区域,束以襟带用宅君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硗确(qiāo qu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字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为"土地坚硬贫瘠"之义,其构词法属联合式合成词。"硗"原指坚硬的石块(《说文解字·石部》),"确"本义为土地多石而瘠薄,二字组合强化了地质特征的表达。

  2. 典籍应用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文献《东观汉记·杜林传》:"硗确之地,不足垦治",生动描绘了农耕文明对劣质土地的认知。唐代韩愈《山石》诗中"山石荦确行径微"的"荦确"实为异形词,印证了该词在古典文学中的生命力。

  3. 农学延伸 现代农学辞典将其定义为"土壤结构致密、有机质含量低于1%、pH值偏碱性的低产田",如中国西北地区的黄绵土和红黏土即属典型硗确地貌,此定义参考自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的技术标准。

  4. 隐喻发展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衍生出"基础薄弱、发展困难"的比喻义,如学术论文中常见"硗确的理论基础需改良"等表述,此用法被《现代汉语应用词典》列为二级引申义项。

该词从具体地质描述到抽象概念表达的语言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具象—抽象"的双重表意特征,其语义发展脉络在《汉语词源学概论》中有系统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硗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āo qu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土地坚硬瘠薄
    指土壤贫瘠、多砂石,不适宜耕种。例如《东观汉记》记载孙叔敖要求后代选择“硗确之地”受封,以避免他人争夺。唐代孟郊《秋怀》诗中也用“北贫硗确中”描述荒凉环境。

  2. 多石而坚硬的路
    宋代范成大在《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语》中写道:“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描绘了崎岖多石的山路。

  3. 坚硬的石头
    唐代欧阳詹《石韫玉赋》以“外封硗确”形容玉石外层的坚硬质地。

二、用法与延伸

三、总结

“硗确”一词多用于书面语,既可指自然地貌的贫瘠坚硬,也可引申为道路或石质的坚硬特性。其丰富的文学表现力使其在古典文献和诗词中频繁出现。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寝柏篁摆擂台猜嫌垂念雌雌啐尝达学顶篷洞精仿单坊隅櫜服黄蕋化验慧灯火拼缄口无言见微知萌解休稉稌计省九皋九子铃橘心举止不凡考责夸目困摧美味佳肴末嬉目不窥园女宫棚车霹诬千丝万缕窃红擎拳合掌秦失其鹿擒擿琼芝泣下如雨气宇取别三刻商敌声绩示俭石薪属好睡菜剔挑同日而语五供养险阸嚣哄屃护系列剧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