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踪的意思、灵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踪的解释

(1).指佛的庄严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由是 鹿园 层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灵踪於显晦。” 五代 齐己 《题玉泉寺》诗:“胜景饱於閒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跡,犹挂吾师旧影堂。”

(2).指神灵。 刘师培 《文说·宗骚》:“ 荆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赋,《山鬼》名篇,仰古贤於 彭咸 ,弔灵踪於 河伯 。”

(3).指僧道的足迹。 唐 孟郊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诗:“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南唐 李中 《赠东林白大师》诗:“ 虎溪 久驻灵踪,禪外诗魔尚浓。”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踪纪真籙。”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6).敬称道士的手迹。 清 厉鹗 《次韵顾丈月田以罗浮竹叶符见赠》:“淋漓太平符,纠繆龙蛇绕,至今留灵踪,叶叶出意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踪"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典雅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核心维度阐释,均体现其与神秘、超凡或玄妙踪迹相关的特质:

一、本义:仙佛神圣的踪迹或身影

指神仙、佛陀、菩萨等超凡存在显现或停留过的痕迹、足迹或身影。此义项承载浓厚的宗教与神话色彩,强调踪迹本身的神圣性与超越性。

例证: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中以"灵踪"暗喻高僧修行所达的超然境界。

二、引申义:玄妙难测的迹象或线索

泛指一切幽微难寻、蕴含深意或预示吉凶的迹象、线索或征兆。此义项拓展至哲学与世俗领域,强调踪迹的隐秘性与启示性。

例证:《汉语大词典》释其为"指神灵的踪迹",后泛化指"幽微难寻的踪迹";《辞源》注其可喻"神异的迹象"。

三、文学意象:名胜遗迹与历史遗存

在诗文创作中常借指具有传说色彩的名胜古迹、先贤遗踪或历史遗址,赋予实物地点以文化想象与精神内涵。

例证:古人题咏泰山、峨眉等"灵踪"时,既指其自然奇观,亦暗含对帝王封禅、仙真隐修等历史传说的追忆。


权威文献参考:

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及古典文学用例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灵踪”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解释:

  1. 宗教与神话相关

    • 佛的庄严妙相:多用于佛教语境,指佛像的神圣形态或佛法的庄严意象。例如唐代王勃的碑文中提到“范灵踪于显晦”,即形容佛寺的庄重。
    • 神灵或神明踪迹:在神话或文学中,可代指神灵的存在或活动痕迹。如刘师培《文说·宗骚》中“吊灵踪于河伯”即指河伯神灵的踪迹。
    • 僧道的足迹或修行场所:指僧人、道士的修行路径或其足迹所至之地。例如唐诗中“灵踪时步天”描述道士的修行足迹。
  2. 文化引申义

    • 珍贵的墨迹或道士手迹:引申为对书法、文献的敬称,如“墨宝”或道士遗留的手稿。
  3. 其他少见含义

    • 敏捷行踪:极少数解释中提及形容人行动迅速、反应敏捷,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确认。

补充说明:

相关引用来源可通过标注的网页序号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暗惑巴里傍人门户伴偶颁宣剥肤卜筊不可同日而语不相能春秋科错断当时道会滇系军阀地图册杜莱公铎辰分时祸起萧墙虎头虎脑嫁奁蒋山贱骨见讥节调洁斋寂漻集训沮激隽轨康庄境练裙隆渥庐儿荦硞率志勉劳南人佩青仆姑墙里开花墙外香倾家破产清厘钦亲球琳痊减撒脱圣谗圣域霜芬颂貌榫销陶物痛热弯奔围岩翁仲黠虏嚣嘈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