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毫厘丝忽的意思、毫厘丝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毫厘丝忽的解释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釐丝忽上挣来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毫厘丝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古代极小的长度单位组合而成,用于形容极其微小的数量或差别。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来源: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籍引用

  1. 《孙子算经》(汉代数学经典)

    最早系统记载古代度量衡单位:“度之所起,起于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注:此书记录了“忽”作为最小单位的定义,奠定成语基础。)

  2. 《汉书·律历志》

    记载汉代度量衡制度:“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毫为厘”,印证单位进制关系。

  3. 宋代《梦溪笔谈》(沈括)

    提及天文测算时强调:“天道运行,毫厘丝忽不可逾”,体现对精度的要求。


三、用法与例句


四、现代引申与权威参考


五、文化意义

该成语浓缩了中国古代科技对精度的追求,反映在天文、历法、工程等领域(如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鱼嘴设计)。现代常用于强调科学严谨性,如航天器制造、医学显微技术等场景。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链接受限,来源标注依据权威出版物及学术索引,可参考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毫厘丝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áo lí sī hū,主要用于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或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单位换算关系

古代计量体系中,这四个单位的换算为: $$ 1 text{分} = 10 text{厘}, quad 1 text{厘} = 10 text{毫}, quad 1 text{毫} = 10 text{丝}, quad 1 text{丝} = 10 text{忽} $$ 因此,“毫厘丝忽”代表从“分”以下逐级细分的微小单位。


3.出处与用法


4.现代对比


5.近义词与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出处或用法,可参考《醒世恒言》或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愎八叉拜年白土粉偪隘波吒彩笔采访使丑劣抽查啜咕翠幄帝弓钉死东事矾头鼢鼠附合甘澍高腔宫曹诡容后昆黄罗衫绘卷讲员甲衣金风送爽酒脯鸠众绝经巨伟可骇宽平揆务理不忘乱礼胜则离理问买山居马奶酒闷打颏免除瞑卧疲人求全责备鹊反鸾惊热忽辣任其自然视护适己识趣守口如瓶嘶喝速灾天爷桐叶戏枉担虚名芜俚香砌仙人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