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铨衡的意思、铨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铨衡的解释

(1).衡量轻重的器具。《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銖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銓衡。” 刘文典 集解:“《羣书治要》引,銓作权。”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 唐 白居易 《革吏部之弊策》:“妍蚩者不能欺於藻镜,錙銖者不敢诈於銓衡。”

(2).品鉴衡量。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虽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銓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惟‘西北有浮云’十餘首,殊美赡可翫,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羣彦,对扬厥弟者耶?” 宋 司马光 《和伯镇再入馆》:“銓衡时进对,户牖日相亲。”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故每遇时贤,銓衡轻重,无足失。”

(3).考核、选拔(人才)。《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銓衡专於臺阁,上之分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咏,遗贤必举。”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小官擢用良才,銓衡人物,褒贬必当。”

(4).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汝若居銓衡,当举如此辈人。”《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为侯,自今国官皆委之銓衡。” 胡三省 注:“銓衡,谓吏部尚书也。” 明 张煌言 《徐允岩诗序》:“我 明 选举既行,荐辟遂废。一命必由銓衡,三事莫敢幕置。”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冻猪肉》:“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铨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 衡量轻重的器具
    本义指称量重量的工具(如秤),源自《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铨衡。”

  2. 品鉴与衡量
    引申为对事物或人物的评价与判断。例如《抱朴子·尚博》提到“铨衡有定”,指通过标准进行精准品评。

  3. 考核、选拔人才
    特指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如《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中“铨衡专于台阁”,指由中央机构负责人才选拔。

  4. 主管选拔的职位或部门
    代指掌管官吏选拔的官职或机构。如《隋书·高祖纪》提到“铨衡庶职”,即指吏部等负责任免的部门。


补充说明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政治和人才选拔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围绕“衡量标准”展开,既有物理工具的本义,也衍生出抽象的评价与选拔功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抱朴子》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铨衡-词义解析

铨衡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意义。它可以作为名词,表示衡量、衡量标准或衡量的对象;作为动词,表示衡量、权衡或考虑。它还常常用于比喻思考或判断事物时要权衡利弊或轻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铨字的部首是金。铨字的总笔画数为14。

来源

铨字源于古代的文字演变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篆书时期,后来在楷书中保留下来,至今仍然有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见到。

繁体

铨字的繁体形式为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铨字的写法略有不同。例如在西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铨字的形状与今天所见的有所不同,但整体结构和含义仍然相似。

例句

1. 他在选择买房的时候,需要权衡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未来的发展。

2. 必须谨慎对待这个问题,并铨衡各种可能的结果。

组词

1. 评铨:对于某个问题进行仔细的判断和衡量。

2. 铨叙:详细衡量并叙述问题或情况。

3. 铨衡不凡:形容衡量或判断非常出色,超越常人。

近义词

权衡、衡量、衡量比较

反义词

盲目、一刀切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人绷藉变心鬓角子脖子不回朝馔成都平原赪颜绸缪传灯刺触粗丑大名董事长短递烦恼业贩售改移管籥诡惑贵胜果子局蛤蟆镜含颖猾伯皇极殿环珓划线家奴记结荆山之玉景数禁罔箕帚之欢拘拳狼烟大话两头聊复尔陆输买扑棉窝窝偏远齐备啓罗格兰清华茕居蛩蛩駏驉趋进山阙舍手石投大海双重人格天固梯城听阈瓦鸡王蓬芮晚香玉文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