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铨衡的意思、铨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铨衡的解释

(1).衡量轻重的器具。《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銖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銓衡。” 刘文典 集解:“《羣书治要》引,銓作权。”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 唐 白居易 《革吏部之弊策》:“妍蚩者不能欺於藻镜,錙銖者不敢诈於銓衡。”

(2).品鉴衡量。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虽识,夫易见者粗也,难识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銓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惟‘西北有浮云’十餘首,殊美赡可翫,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羣彦,对扬厥弟者耶?” 宋 司马光 《和伯镇再入馆》:“銓衡时进对,户牖日相亲。”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故每遇时贤,銓衡轻重,无足失。”

(3).考核、选拔(人才)。《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銓衡专於臺阁,上之分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咏,遗贤必举。”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小官擢用良才,銓衡人物,褒贬必当。”

(4).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汝若居銓衡,当举如此辈人。”《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为侯,自今国官皆委之銓衡。” 胡三省 注:“銓衡,谓吏部尚书也。” 明 张煌言 《徐允岩诗序》:“我 明 选举既行,荐辟遂废。一命必由銓衡,三事莫敢幕置。”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冻猪肉》:“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铨衡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本义:衡量轻重

指用秤称量物体的重量。“铨”指秤锤或秤,“衡”指秤杆,合称代指衡量轻重的器具。

例证:

《汉书·王莽传上》载:“考量以铨。” 体现其本义为衡量、称重。

二、引申义:品评与选拔人才

引申为对人才、事物的品评、考核与选拔,尤指官职的甄选与任命。

例证:

  1. 职官职能:

    《魏书·世宗纪》载:“中正铨衡,躬亲选用。” 指中正官负责人才选拔。

  2. 机构名称:

    唐代吏部设“铨衡司”,专司官员考绩与任免(《新唐书·百官志》)。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铨衡”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对人事、事物的公正评判与权衡。

例证:

“铨衡群臣,量能授职。” 指综合评估能力以委任职务。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铨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 衡量轻重的器具
    本义指称量重量的工具(如秤),源自《淮南子·齐俗训》:“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铨衡。”

  2. 品鉴与衡量
    引申为对事物或人物的评价与判断。例如《抱朴子·尚博》提到“铨衡有定”,指通过标准进行精准品评。

  3. 考核、选拔人才
    特指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如《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中“铨衡专于台阁”,指由中央机构负责人才选拔。

  4. 主管选拔的职位或部门
    代指掌管官吏选拔的官职或机构。如《隋书·高祖纪》提到“铨衡庶职”,即指吏部等负责任免的部门。


补充说明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政治和人才选拔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含义围绕“衡量标准”展开,既有物理工具的本义,也衍生出抽象的评价与选拔功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抱朴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当白发苍苍白墨包吞便附标准时间常愿蝉鸟迟旆怆怛打对仗道听耳食灯会东溜豆薯惇敏乏顿番代方教盖短公平无私公使团剐刻鹤蝨红鱼华贯假耤缄札解人基建精驴禽兽惊天动地九花虬倔头倔脑矩杀里里外外龙德露筋女蔑蠓冥津内窰频岁铺眉蒙眼轻羽顷暂泣玉禳灾若鞮誓刃诗兴饰装收用霜淇淋説经夙兴钿蝉铁算盘相兼宵民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