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柏舟之誓的意思、柏舟之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柏舟之誓的解释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亦作“柏舟之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柏舟之誓”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特殊寓意的典故,源自《诗经·鄘风·柏舟》。该诗以“泛彼柏舟”起兴,描写女子对婚姻自主的坚守,后引申为对忠贞不渝情感的誓言。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1. 字面释义与意象象征

    “柏舟”指柏木制成的舟,柏木质地坚硬,象征坚贞;“誓”即誓言。字面可理解为“以柏木之舟承载的誓言”,比喻情感如柏木般不可动摇。《诗经》中“之死矢靡它”一句(意为“至死无他心”),直接点明了誓言的决绝性。

  2. 文化语境与伦理内涵

    该诗诞生于周代礼教背景下,主人公反抗父母之命、捍卫自主婚姻的行为,被后世儒家学者赋予“守节”的伦理价值。如《毛诗序》评价此诗“共姜自誓也”,强调女性对婚约的忠诚。汉代学者郑玄进一步注疏,将其与“贞女不二嫁”的礼法关联,成为封建社会表彰妇德的经典案例。

  3. 现代语义扩展

    当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但实际运用中已超越性别限制,可泛喻任何坚定不移的承诺。例如学术研究中,学者引用“柏舟之誓”形容科研工作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权威文献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柏舟之誓”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妇女在丧夫后坚守节操、誓不改嫁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二、出处与典故

三、用法与结构

四、示例与延伸

五、近义词拓展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承载了古代伦理观念,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原文及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那含悲健边币长风成纪赤龙爪大厂锡矿大梦方醒诞放倒落大咸的毕敌惠敌怨夺却附爱感概干戚舞诰勅官况号啕大哭薅田和展鸿迹虎符火盆柿剪发杜门箭笴寂然渴怀蜡飨梁傅邌曙马前卒明教溟洲闹天宫农户孥戮牌期排折破惑绮构沁緑亲委齐赘权量诠明日哺搔摸傻话诗礼手钞双重死而后已私利铁锨五彩乌头晕小时节小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