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交申时而食。指申时。《史记·吕太后本纪》:“日餔时,遂击 产 , 产 走。”
“日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时间概念
指“申时”,即古代时辰划分中的下午3点至5点,源自“日交申时而食”的描述。这一用法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明确记载:“日餔时,遂击产,产走。”。
生活需求象征
字面由“日”(每天)和“哺”(进食)组成,引申为“日常饮食的必需性”,强调吃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古代计时关联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申时”对应现代15:00-17:00。古人习惯在此时段进餐,故“哺”也代指傍晚的饮食,如“哺食”(晚餐)。
文学与历史用例
除《史记》外,古诗文中常以“日哺”暗喻民生基础,例如诗句“日日哺不息”,或成语“含哺鼓腹”(形容太平盛世百姓安乐)。
如需进一步探究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史记》等典籍。
《日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阳光照射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日哺》的部首是日(rì),笔画数为10画。
《日哺》为现代汉字词语,没有繁体字形。
在古代,汉字《日哺》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保持与现代字形相似。
1. 妈妈每天坚持《日哺》,宝宝才能得到充足的乳汁。
2. 孕妇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同时也要注意《日哺》的频率。
没有相关的组词。
没有明确的近义词。
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