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奠枕的意思、奠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奠枕的解释

犹安枕。 汉 扬雄 《法言·寡见》:“昔在 姬公 ,用於 周 而四海皇皇,奠枕於京。” 李轨 注:“安枕而卧,以听於京师。”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辽史·耶律图鲁窘传》:“若此,则争战未已,吾民无奠枕之期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奠枕”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安枕无忧、安定地生活。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解析、典故出处及现代使用角度详细说明:


一、字义解析

  1. “奠”的本义

    源于《说文解字》:“奠,置祭也。”本指放置祭品祭祀,引申为安定、稳固之意(如“奠定基础”)。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枕”的象征义

    “枕”本为卧具,在成语中常象征起居寝卧,如“高枕无忧”(《战国策》),喻指生活安稳。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词汇释义

“奠枕”为动宾结构,直译为“安放枕头”,实际表示:


三、典故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说命》:

“奠枕于京,四方攸同。”

指商王定都后使天下归心,民众安定。后世文献如《宋史·李纲传》亦用“奠枕”形容战乱平息后的太平景象。

来源:《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奠枕”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本或文学创作,强调长治久安的意境。例如:

“扫清烽燧,万民奠枕。”(形容战乱结束后的安定)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参考文献原文摘录

  1. 《说文解字》:“奠,置祭也。从酋,丌声。”
  2. 《汉语大词典》:“枕,睡卧时垫头的用具……引申为安居。”
  3. 《尚书·说命》:“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奠枕于京。”
  4. 《宋史·卷三百五十八·李纲传》:“使朝廷无北顾之忧,乃可奠枕。”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可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中华经典古籍库等数据库核实。)

网络扩展解释

“奠枕”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diàn zhěn
含义:意为“安枕”,即安定无忧、安稳入睡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局势稳定或生活安宁,如“主上奠枕”指君主统治稳固,百姓安居。


二、出处与用法

  1. 汉代典籍
    扬雄《法言·寡见》中提到:“昔在姬公,用于周而四海皇皇,奠枕于京。”,指周公治理下国家安定,民众无忧。

  2. 宋代文献
    岳飞在《五岳祠盟记》中写道:“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3. 《辽史》记载
    耶律图鲁窘提到若战争持续,百姓将“无奠枕之期”,强调战乱对民生的影响。


三、延伸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沪江词典)和(诗词古文网)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为功名崩頽彪章笔精逼疽疽斥革黜昏启圣从丧得玑刁怪多半娥英樊然归煞国史馆含笑入地花稍狐父会茶角匕纠折旧习蠲放考最款契鹍鹏冷涩濂洛关闽灵利詈侮胪布曼衍鱼龙眇志女装匹嫡迁隔寝苫枕块栖憩脐脂自照曲嫌诎要桡膕人语马嘶热心肠三合山口衰退私凡私急司书松鹤桃板滔滔逃刑沓舌庭会通知单嵞径小偏息力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