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史馆的意思、国史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史馆的解释

编纂国史的机构。 汉 称著作东观, 晋 为著作省, 唐 改称史馆, 宋 沿用,隶属崇文院, 金 始置国史院, 元 置翰林国史院, 明 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 清 及 民国 改名为国史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国史馆”是负责编纂和保存国家历史的官方机构,其职能和形式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

  1. 定义与核心职能
    国史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历史文献,编纂国史,涵盖帝王本纪、典章制度、人物传记等内容。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著作东观”,晋代改称“著作省”,唐代始设“史馆”。

  2. 清朝国史馆的发展

    •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式设立,初为临时机构,负责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
    • 乾隆时期成为常设机构,编纂体例包括本纪、传、志、表四类,并形成系统的修史制度。
    • 纂修范围扩展至《大清一统志》《皇清奏议》等,并建立档案管理体系,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3. 民国及现代演变
    民国初年设国史馆,负责编纂民国历史,后由新中国接收,其档案为研究民国史提供重要基础。台湾地区至今仍设隶属于“总统府”的国史馆,典藏史料并出版历史著作。

  4. 文化意义
    国史馆不仅是历史文献的保存中心,更象征国家对历史的系统整理与传承。清代祁鹤皋、王先谦等学者在馆内完成《蒙古王公表传》《东华录》等著作,体现了其学术价值。

总结来看,国史馆的职能贯穿古代至近现代,是官方主导历史书写的重要载体,其制度化和持续性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录提供了保障。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国史馆

《国史馆》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国:由“囗”部首和5画组成。

- 史:由“口”部首和5画组成。

- 馆:由“香”部首和10画组成。

来源:

《国史馆》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制名称。古时候,国家会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收藏、整理和保管国家史书和史料的机构,这个机构就被称为“国史馆”。

繁体:

《国史館》(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中国古代,写汉字的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古汉字中的“国”字在甲骨文时期的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但基本上保留了其核心意义。

例句:

1. 学者们在国史馆中研究古代文献。

2. 我们明天去国史馆参观吧!

组词:

国史、国家、国民、国际史

近义词:

史馆、史志馆、史专、史馆所

反义词:

国外史、外国历史

别人正在浏览...

箔片草行露宿除邪惩恶大圆智等异顿身飞松隔症工分公仆钩竿果馅儿故失悍然亨彪火柴讲习所矫励井径惊嘬嘬扃户濬缮课兆匡宋賫献类草莲宫鍊意六钱曼暖贸首之雠没兴妙键那移啮杀捧持青韶青驭清源求浼七言八语趣织戎门冗阘三咽三直释渴师爷寿阳妆水陆堂蜀中祀贡泰畤托便网罟往路温淳遐长瑕舋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