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rmheatedness]∶指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
(2) [ardour;enthusiasm]∶指做事情,为人热情的人或这样的性情
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心性。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我是小梅香,好片热心肠。全凭诗一首,送与有情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热心肠早把冰雪嚥,活寃业现摆着麒麟楦。” 王西彦 《寻常事》:“于是,她这个热心肠的邻居就告辞了。”
“热心肠”是一个常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的中性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待人热情、乐于主动帮助他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具有积极热情的性格特质,愿意主动为他人办事或提供帮助。例如《金瓶梅》中提到“热心肠儿”,即形容乐于助人的品性。
历史出处与演变
用法特征
近义与反义
文化内涵
该词蕴含中国传统道德中对“仁爱”“友善”的推崇,强调通过具体行动体现关怀,而非仅停留于言语。
示例语境:王朔在《橡皮人》中写道“你真是个热心肠”,既认可对方的热心,也可能隐含对过度干预的调侃,需结合语境理解情感色彩。
热心肠一词是指对他人热情、关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它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热(rè)、心(xīn)和肠(cháng)。
热的部首是火,它有4个笔画;心的部首也是心,有4个笔画;而肠的部首是疒,它共有10个笔画。
热心肠这个词源于中国的民间语言,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任何一个人,只要心怀善念,热情助人,就可以说他是有一颗热心肠的。在繁体中,热心肠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一样。
根据汉字的演变,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不同。热在古代有两个写法,一个是“焱”(yàn),意为火焰;另一个是“煦”(xù),意为温暖。心在古代写作“忄”,而肠写作“腸”(cháng)。
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总是乐于帮助别人。
热心、热情、热心帮助、热心参与等。
热情、热衷、乐于助人。
冷漠、无情、冷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