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ntain gap;mountain pass] 连绵的山岭中间的较低处
唐古拉山口
(1).山与山交会的隘口。 唐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我就依他説的穿过两个村子,寻着山口上来,果然这山岗上有个小村。” 萧乾 《万里赶年》:“ 新疆 有雪山,天一放晴,有山口子的地方必然有山洪奔下来。”
(2).山中洞口。 唐 王维 《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之类乐器上端架弦处。箫管的吹窍也称“山口”。
山口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指山脉中相对低洼、便于通行的地段,是连接山体两侧的重要通道。以下从字义、地理特征及文化引申三个角度解析:
组合义:山脉中形似“开口”的通行要道。
自然形态
通常位于山脊线凹陷处,因地质构造(如断层、侵蚀)形成鞍状地貌,两侧地势较高,中间通道狭窄㊟。
示例:昆仑山口(青藏高原)、剑门关(四川盆地咽喉)。
功能属性
文学意象
诗词中象征艰难与希望的交界,如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为陇山山口)㊟。
现代转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文字学著作。
㊟ 《地理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念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刘明光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年。
㊟ 《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日本《地名大辞典》,东京堂出版,1998年。
“山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连绵山岭中间的较低处或通道,通常为交通要道。例如:
指传统弦乐器或管乐器的关键部位:
地理学中,山口又称“垭口”或“山鞍”,多由河流侵蚀、断层活动等自然作用形成。如需更详细的地质形成机制,可参考地理学专业文献。
哀弦比隣柲邱长冠谌母重九出人下楚雅达越调民东方日头一大堆豆萁独闻饭团桻子粉墨登场干固工切傀伟画册华剧笏带胡子扎撒甲床见驾茧眉骄尚窘罄羁贫九停决绝瑴玉冷孤丁良骑篱樊逻卒蛮里美谭密厘闵惜墓庭溺音蓬阆辟咡冗将散从官颯踏上不正,下参差山颜生禀释鞌受脤殊称祀社碎辞土味溛瀤晚茶玩服枉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