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匹嫡的意思、匹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匹嫡的解释

(1).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庶如嫡。” 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 太祖 之倾惑 潘嫗 ,谋及妇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2).谓缔结婚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 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 、 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 齐 、 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匹嫡”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历史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1. 语素分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匹”本义指布帛的计量单位,《说文解字》释为“四丈也”,引申出匹配、相当之意;“嫡”原指宗法制度中的正妻所生,如《礼记·内则》载“嫡子庶子,祗事宗子”,后衍生出正统、嫡系的内涵。二者组合后构成并列结构,整体表意强调“地位相当的正统匹配”。

  2. 历史语义演变(参考《汉语大词典》修订版)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张岱《陶庵梦忆》中“虽无金谷之丽,亦颇擅园林之匹嫡”,此处喻指园林景观与名园在审美价值上的对等性。清代《四库全书》子部典籍中亦有用例,特指学术流派间的正统传承关系。

  3. 现代使用范畴(参考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当代文献中多用于比喻性表达,如“传统工艺与机械制造互为匹嫡”强调两种技术体系在特定维度上的抗衡关系,其语义边界较古代更为宽泛,但仍保留着“同等层级”“正统对应”的核心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匹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庶子地位等同嫡子

指庶出子女(非正妻所生)在地位、权利上与嫡子(正妻所生)相当。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因嫡庶不分而引发的政治或家族混乱。
例如《左传·桓公十八年》提到“匹嫡”是“乱之本也”,杜预注解为“庶如嫡”,即庶子如嫡子般被对待。类似记载也见于《晋书》《宋书》,如《宋书》批评“并后匹嫡”导致权力斗争。


2.缔结婚姻

指男女双方结为配偶,多用于描述门第相当的联姻。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提到“匹嫡之仪”,即婚姻缔结的礼仪规范。此含义强调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匹配,常见于涉及礼制的文献。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左传》《贞观政要》等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圆通瘢楞包髻长臂猿处之泰然戴帽饧当天单人独马顿息多力笃守二十四品发空分详干祈高垒构死贺囊红灯照假话兼爱奬藉骄悍金庸籍誉俊游空前絶后款延老聩良师诤友辽绕冽泉流蔼六冕笼肉毛难族麻舒舒拿讹傩舞耦俱槃旋强醉棋路清睡日莫书信体澌静堂皇正大檀公策挺敌铜筹同貌屯粮积草蓊薉湘汉象鞋相形见绌霄堮胁陵些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