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志的意思、眇志的详细解释
眇志的解释
高远的志节。《楚辞·九章·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王逸 注:“言己守高眇之节,不用於世。”
词语分解
- 眇的解释 眇 ǎ 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眇视(a.用一只眼看;b.轻视)。“生而眇者不识日”。 细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边远,高远,如“路眇眇之默默”;c.远看,如“目眇眇兮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眇志"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
本义溯源
该词由"眇"与"志"组合而成。"眇"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一目小也",后引申出"精微""高远"之意。"志"指心志、志向,合称"眇志"最早见于《楚辞·九章》,东汉王逸注为"高远之志",如《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即表达超凡脱俗的志向(参考《楚辞章句》中华书局版)。
-
引申义项
在历代文献中衍生出两重含义:
- 精微之思: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眇"通"妙",故《文心雕龙·序志》"眇鉴吉凶"可解作精妙智慧
- 谦逊志向:明代《正字通》将"眇"释为"微小",故《汉书·叙传》"离世高眇"可理解为谦卑之志
-
现代应用
当代《汉语大词典》综合古注,定义为"高远或精微的志向",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学术论述,如钱钟书《管锥编》评议魏晋玄学时即援引此词(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3页)。
(文献来源:汉典 zdic.net;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网络扩展解释
“眇志”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体含义及解析如下:
基本释义
- 释义:指高远的志节或崇高的志向。
- 出处: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王逸注:“言己守高眇之节,不用於世。”。
词语构成
- 眇(miǎo):
- 原义为“一只眼睛失明”,后引申为“深远、微小”。
- 在“眇志”中取其引申义,形容志向的高远超脱,与“渺”(辽远)相通。
- 志(zhì):
用法与语境
- 文学色彩:多用于古文或文学创作中,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 例句:
“虽处困境,犹守眇志,不堕青云之节。”
(白话:即使身处困境,仍坚守高远的志向,不丧失高尚的节操。)
相关扩展
- 近义词:鸿志、远志、高节。
- 反义词:俗志、短志、凡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语境用法,可参考《楚辞》相关注解或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霸楚百不一存卑近奔电彪形大汉拨火不挂眼抄查触须赐书篡絶颠蹙地理先生诋谯第一把交椅东洋斗饤二志繁霜焚砚府奥鬼炁跪行悍鸷蒿棘讙头胡咯咯秽汙磵路夹私疾快近义词九伯酒利鸡胸龟背口淡匡賛兰芷犂湖里戚流星报马龙蟠虎伏摩肩破鉴樵树茕孑曲引钱入籍霜苞搜搅讨禽特殊环境统带投躯头足异处威憺诬构消极修辞小厮西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