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贾公彦 疏:“孝子寝卧之时,寝於苫以块枕头,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云。”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那蛾眉女流,秉心如水,寝苫枕块居亲制。”亦省作“ 寝苫 ”。《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乙亥,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宫於 兹寧宫 。上居倚庐,席地寝苫。” 章炳麟 《读郭象论嵇绍文》:“ 崑山 顾君 论 嵇绍 ,以为 晋 非其君,倍父而求肉食, 荡阴 之死,不足以自盖。乌虖!寝苫之痛虽故,为君臣何有也。”
“寝苫枕块”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即睡在草垫(苫)上,以土块(块)为枕头,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仪礼》原文或古代礼制相关文献。
《寝苫枕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枕头下放苫布块,比喻人不愿奢华,注重朴素的生活态度。
词汇《寝苫枕块》的拆分部首是“宀(宝盖头)”、“艹(艸字头)”、“木(木字旁)”、“石(石字旁)”,笔画总数为30画。
《寝苫枕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礼记·表记》中。这个成语从古代对贵族生活的形容中衍生出来,意味着珍贵的枕头并不是人们所追求的。
《寢苫枕塊》是《寝苫枕块》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寝苫枕块的字形并不完全一样,常用的字形为“寢蔘枕塊”,可以看出在字形和部首上有一些差异。
他始终保持着寝苫枕块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奢华和浪费。
寝室、苫布、枕头、块状
艰苦朴素、简陋简约、简易
奢华豪华、铺张浪费、铺张奢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