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帝里的意思、帝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帝里的解释

犹言帝都,京都。《晋书·王导传》:“ 建康 ,古之 金陵 ,旧为帝里,又 孙仲谋 、 刘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药 《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 明 张居正 《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 清 金人瑞 《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帝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帝王居住的都城,即京城、国都。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说明:

  1.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帝里"指"帝都,京都"。其中"帝"指帝王,"里"本义为居所,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城邑。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用以代指国家政治中心,如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云:"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诗中"帝城"即"帝里"之意)。

  2. 文化内涵

    在传统文献中,"帝里"不仅指地理意义上的都城,更承载着皇权象征与政治中枢的文化意涵。如《晋书·王导传》载:"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强调其历史正统性。该词常见于史书与文学作品,暗含对都城繁华、权力集中的描述,如"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柳永《戚氏》)。

  3. 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帝里"因语境变迁已较少使用,但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于古籍研究与文学创作。其近义词包括"帝都""京师""宸垣"等,而"紫禁城""皇城"等具体建筑名称亦可视为"帝里"的空间具象化表达。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帝里”是古代汉语中对帝都、京都的雅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帝王居住的都城,即国家的政治中心。该词由“帝”(帝王)与“里”(居所)组合而成,强调都城与皇权的紧密关联。

  2. 文献出处与用例

    • 《晋书·王导传》记载:“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表明南京(古称建康、金陵)曾是东晋都城。
    • 唐代李百药《赋得魏都》诗云:“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描绘了都城繁华、万国来朝的景象。
    • 宋代柳永的词作中多次以“帝里”代指汴京(今开封),如《倾杯乐》中“帝里风光好”,展现北宋都城风貌。
  3. 使用特点
    多用于诗文、史书等正式语境,带有典雅色彩。明清以后逐渐被“京都”“京城”等词替代,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帝都”“皇州”“京邑”等,反义词则如“边陲”“乡野”。在古诗文中常与“紫陌”“侯门”等象征都城繁华的词汇并提。

“帝里”是古代对都城的尊称,承载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双重象征意义,多见于史书与诗词。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晋书》《全唐诗》及柳永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碍手碍脚百日奔遯边谟辩证唯物主义鳖咳避秦客参加常则城门诞誉对茬儿蠹书凤葆風從虎,雲從龍奋击格林尼治时间鲠噎官止神行寒谷回春耗磨横眉竖眼贺朔獾子火爆较好交懽嘉颖竞发老白干儿乐不极盘凉炒面聊叙灵堂柳星敏智南军南斋黏叶暖池浅近青牛师情焰清音幽韵钦赖七条十四经识微收瘗双表私藏戃慌讨店脱不了僞臣无限遐徼闲冶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