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蠹书的意思、蠹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蠹书的解释

亦作“蠧书”。1.谓晒去书中的蠹虫。《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於 雀梁 ,蠧书於 羽陵 。” 郭璞 注:“蠧书,谓暴书中蠹虫。”

(2).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宋 陆游 《昼睡》诗:“一卷蠹书栖倦手,数声残角报斜阳。”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越一日乙亥,早起,自扫除蠹书,一册堕于架,取视之,则 南冈 诗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蠹书"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本义 "蠹"字本指蛀蚀器物的昆虫,《说文解字》释为"木中虫",后引申为侵蚀、损害之义。"书"即典籍文献,合构为"蠹书"时,特指被虫蛀蚀的典籍。这一用法见于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曝书时节勤检点,蠹书未许损芸编",描述古籍保存需防范虫蛀的情形。

二、文化引申 在藏书文化中,"蠹书"常作为藏书病害的代称。明代学者谢肇淛《五杂俎》载:"曝书去蠹,古人护书如护目",强调防蠹是古籍保护的重要环节。现代文献保护学将其列为纸质文献的五大病害之首,指因虫蛀导致文字缺失、纸张破损的受损古籍(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规范,2020)。

三、修辞转义 文人创作中偶见象征性用法,如清代诗人袁枚《蠹书叹》:"蠹鱼食字化为仙,始悟文章有真脉",借蠹书现象隐喻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这类文学转喻多出现于藏书题跋与咏物诗中,赋予"蠹书"以文化生命延续的哲学意涵。

网络扩展解释

“蠹书”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晒书驱虫
    指通过晾晒书籍去除蠹虫的行为。这一用法源自《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於雀梁,蠧书於羽陵。”(郭璞注:“蠧书,谓暴书中蠹虫。”)
    古代书籍多为竹简或纸张,易受虫蛀,因此定期晾晒是保护书籍的重要方式。

  2. 被蛀坏的书籍
    泛指因虫蛀而破损的旧书,如宋代陆游《昼睡》诗中的“一卷蠹书栖倦手,数声残角报斜阳”。清代恽敬的《谢南冈小传》也提到“蠹书”指长期未读的藏书。

二、引申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蠹书”被赋予比喻义,形容书籍长期无人阅读或遭忽视。例如,可指图书馆中积灰的旧书,或私人藏书架上未翻阅的典籍。

三、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需注意区分“蠹书”与“蠹书虫”:“蠹书虫”是独立成语,常比喻勤奋好学之人,与“蠹书”的本义无直接关联。

“蠹书”既可指具体的书籍保护行为或破损状态,也可隐喻文化传承中的冷遇现象。

别人正在浏览...

笔性采购虫丝春畬彫敝跌水蕫蓈东量西折杜陵布衣鄂端饿虎扑羊丰露佛盘弗庭感惭格校箇中攻注钩玄国能翰飞瀚海好吃火柱戒业空策空有扩音机略节轥藉螺蛳旋録问旅逸毛栗子贸迁南货念佛珠佞佛浓包凭式扑嗤前五子秋颜祛邪人平伤心沈恩神怡心旷石穴时因孀嫠耍手腕泰真惋切违旧诬胁汙糟咸京遐岳新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