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贺朔的意思、贺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贺朔的解释

(1).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2).特指拜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今当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贺朔”是一个历史性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唐宋时期的朝会礼仪

  1. 官方典礼:唐宋时期,皇帝在元日(正月初一)、五月朔日(五月初一)及冬至举行大朝会,其中元日和五月朔日的朝会被称为“贺朔”。这一制度源自道家传统,自唐代沿用,如《新五代史》记载唐明宗时期“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2. 明代扩展:明朝文武官员需在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也称“贺朔”。

二、特指拜年

明代文献中,“贺朔”也用于表示新年拜贺。例如明代戏曲《双烈记》提到“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即指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新五代史》、明代戏曲及权威词典的记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相关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贺朔的意思:

《贺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祝贺新年的到来。贺,指祝贺、庆祝;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因为农历每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所以《贺朔》也就成为了祝贺新年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贺朔》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贝部和人部,其中贝部是左边的部分,人部是右边的部分。它的笔画数为13画。

来源:

《贺朔》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将农历每月初一视为新的起点,表示新的一月开始,就像迎接新年一样,所以就把祝贺新年的祝福称为《贺朔》。

繁体:

《贺朔》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賀朔」。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贺朔》在古时候的写法为「賀矶」。这种写法更加贴近字形的本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写法。

例句:

1. 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早上,人们互相拜年、走亲访友,相互说道:“《贺朔》快乐!”

2. 小明收到了一封贺卡,上面写着:“祝你《贺朔》安康,事事如意!”

3. 在春节期间,人们沿街道祝福:“新年快乐,《贺朔》如意!”

组词:

贺年、贺岁、贺礼、贺词、贺酒等。

近义词:

庆贺、祝贺、庆祝、拜年。

反义词:

丧气、失落、哀悼。

别人正在浏览...

懊悔无及凹面钟笆壁宝雕弓奔逸笔趣碧霞元君祠参苓草垡毚檀诚县尘务丑谮貙娄春季矬倒到大得志杜撰鬼兵龟儿卦呵拥回畔昏微虎咽狼餐夹单急濬镜匳惊湃精锐锦书谨行集体户季子军使刊期老师宿儒掠剩鬼骊牛露砌马见愁民团尼师坛泼梭梭强对鎗鎗诮项弃车走林青雾乳糜三穴啬克赡足听候望梅花枉矢哨壶温饫窝匪相丽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