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远之地。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迢递投遐徼,苍黄出奥区。” 宋 陆游 《贺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诗:“灵奇务穷蒐,不惮躡遐徼。”
“遐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指边远之地,常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遐徼(xiá jiǎ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遐」和「徼」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这个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的解释。
「遐徼」的拆分部首是「辶」(走之辶)和「彳」(行走之彳),它们分别表示「走」和「行走」的意思。根据拆分部首的不同,它分别有12画和6画。
「遐徼」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其中,「遐」的本义是远,表示遥远的意思;而「徼」的本义是徘徊,表示边缘的意思。结合起来,「遐徼」可以理解为走到边缘,行至极远之处。
在繁体中,「遐徼」可以写作「遐僥」。
在古代汉字中,「遐」和「徼」的写法略有不同。旧时的「遐」表现为「遐耍」的形式,意为远古的边缘之地;旧时的「徼」则用「徼微」的形式表示,指的是徘徊在远方的边缘。
1. 在远山的遐徼之处,有一座古老的庙宇。
2. 他在生活的遐徼中寻找自己的真正价值。
与「遐徼」相关的组词有:
1. 遥远(yáo yuǎn):形容非常远。
2. 边缘(biān yuán):指事物的边界或界限。
3. 极远(jí yuǎn):形容极其遥远。
「遐徼」的近义词是「边远」,表示地理位置或时间上离中心较远的地方。反义词是「近处」,相对表示与中心距离较近的地方。
这就是对于「遐徼」这个词的解释,包括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代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的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