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跌跌撞撞 ”。 艾明之 《火种》第二章:“他极力屏住气,保持着清醒,托着小孩跌跌冲冲地朝池边扑去。”
“跌跌冲冲”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diē diē chōng chōng(注音:ㄉㄧㄝ ㄉㄧㄝ ㄔㄨㄥ ㄔㄨㄥ),其核心含义与“跌跌撞撞”相同,通常用于以下两种语境:
形容行动不稳
指走路或做事时摇摇晃晃、磕磕绊绊的状态,常因匆忙、虚弱或环境混乱导致。例如:
艾明之《火种》中的例句:“他托着小孩跌跌冲冲地朝池边扑去”,生动刻画了紧急情况下行动不稳的情景。
比喻经历坎坷
可引申为事情进展不顺利,充满波折和困难,例如:“创业路上跌跌冲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补充说明:
建议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时,优先选择更通用的“跌跌撞撞”,而“跌跌冲冲”更偏向口语化表达。
跌跌冲冲这个词源于汉语,意思是形容物体或人行走时跌跌撞撞,举止不稳定,步履蹒跚的样子。
跌字由“足”和“失”两个部首组成,共计七画。
冲字由“冖”和“中”两个部首组成,共计五画。
《跌跌冲冲》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中:“拨弦初引低,翻手乱 “御。”跌 “跌” “冲冲。”这里用来形容琵琶手指乱弹的情景。
繁体字写作「跌跌衝衝」。
古时候,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差异。跌字可以写作「跌 (diē/dié)」,跌字的本义为摔、跌倒。冲字可以写作「沖 (chòng)」,意为行进。而跌跌冲冲则用这两个字的意义拼接形成了新的词汇。
他一路跌跌冲冲地走进了办公室。
跌破、颠跌、跌倒
摇摇晃晃、踉踉跄跄、东倒西歪
稳步前进、平稳行走、稳如泰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