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夜啼的意思、乌夜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夜啼的解释

(1).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乌夜啼》, 宋 临川王 义庆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义康 於 豫章 。 义庆 时为 江州 ,至镇,相见而哭,为帝所怪,徵还宅,大惧。妓妾夜闻乌啼声,扣斋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传歌似非 义庆 本旨。”又为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

(2).琴曲名,即《乌夜啼引》。与《西曲歌》义同事异。《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乌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说》:“《乌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狱,有二乌止於舍上。女曰:‘乌有喜声,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诗:“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后世所见《乌夜啼》,内容多为男女恋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为唱当时《乌夜啼》,青衫泪满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后主 李煜 用为词牌名。 宋 人 欧阳修 、 赵令畤 等多用之。见《词谱》卷六。

(4).曲牌名。属南吕宫,南北曲均有,北曲较多用,字数与词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鹤鸣》曲牌之后。南曲字数与有的词牌如别名为《圣无忧》的词牌前半段相同,作为引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夜啼是汉语古典文学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与基本释义

    “乌夜啼”字面指乌鸦在夜晚啼鸣。《汉语大词典》释为“乌鸦夜啼”,常与孤寂、离别等情感关联。古代民间视乌鸦夜啼为不祥之兆,后演化为诗歌意象,烘托凄凉氛围。

  2. 文学体裁与曲调名

    作为乐府诗题,“乌夜啼”属清商曲辞,起源于南朝刘宋时期。《乐府诗集》载其本为民间歌谣,后成为固定曲调名,多抒写哀怨之情。唐代教坊曲中亦保留此调,后发展为词牌名,代表作品如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3. 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该意象在诗词中常隐喻人生际遇或家国忧思。例如,李白《乌夜啼》以“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暗喻仕途失意;陆游《乌夜啼》借“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寄托晚年孤寂。

  4. 历史典故引用

    《晋书·谢尚传》记载:“尚为镇西将军,尝着紫罗襦,据胡床,闻乌夜啼,知有赦。”这一典故使“乌夜啼”衍生出“吉兆”的别解,但后世文学创作仍以悲凉意境为主流。

网络扩展解释

“乌夜啼”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文学体裁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一、成语释义

“乌夜啼”作为成语,发音为wū yè tí,由“乌”(乌鸦)、“夜”(夜晚)、“啼”(鸣叫)三字组成。


二、乐府诗题与词牌名

  1. 乐府旧题

    • 起源: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收录于《清商曲辞·西曲歌》,本为描写妓妾听闻乌啼预兆赦免的故事,后演变为表达离别相思之苦的题材。
    • 琴曲名:又名《乌夜啼引》,与乐府诗主题相似但表现形式不同。
  2. 词牌名

    • 别名: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等,分两种格式:
      • 一种为三十六字,平仄韵交替(如李煜词);
      • 另一种为四十七字或四十八字,平韵(如欧阳修《圣无忧》)。

三、诗歌作品中的意象

  1. 李白《乌夜啼》

    • 主题:通过描绘“黄云城边乌欲栖”的黄昏景象,以及织妇“停梭怅然忆远人”的孤独,表达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 意象解析:乌鸦归巢反衬人之离散,纱窗、织机等细节强化了时空阻隔的哀愁。
  2. 李煜《乌夜啼》

    • 名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以夜雨乌啼为背景,抒发亡国之痛与人生虚幻之感。

“乌夜啼”在不同语境中均以“乌鸦夜啼”为核心意象,但具体含义随体裁变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可参考李白的《乌夜啼》全文 或李煜词作的赏析。

别人正在浏览...

班马背臣笔势崇闳处法初化出奇取胜搓紧贷息打揢,打揢儿躭带的历丁未对不住多谋善虑发祥地疯狗風樹之悲富贵显荣黑丹华枯糊涂账蹇羝矫举结幕积贿觐会紧自九嫔基音捐廪坎坷不平控卷空言亏名峦头卖法迈逸凄感轻机期思岐薛奇中券给热啜三朝元老山陿烧香社戏诗家三昧双飞燕抬阁腾装推宅剜改畏惧稳步下马先媪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