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广未封的意思、李广未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广未封的解释

汉 名将 李广 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 李广 本人抗击 匈奴 ,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冯唐 易老, 李广 难封。屈 贾谊 於 长沙 ,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未封侯。” 五代 徐夤 《赠杨著》诗:“ 李广 不侯身渐老, 子山 操赋恨何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李广未封”是一个源自汉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比喻功勋卓著却未获应有封赏的遗憾。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指西汉名将李广一生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始终未能封侯。后世多以此典故表达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的慨叹,近义词包括“李广难封”“李广不侯”等。

二、历史背景

李广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骁勇善战闻名,匈奴称其为“飞将军”。据《汉书》记载,其部下因军功封侯者数十人,但李广本人因以下原因终身未封侯:

  1. 时运不济:文景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武帝时期军事重心转向卫青、霍去病等新锐将领,李广常被安排牵制性作战,难获显赫战功。
  2. 政治失误:七国之乱中接受梁王将军印,触犯汉景帝忌讳;晚年因私怨杀害霸陵尉,留下政治污点。
  3. 军功制度限制:汉代封侯需明确斩首、夺旗等量化战功,而李广擅长战略威慑而非直接收割战果。

三、文化影响

唐代杜甫在《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中写道:“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使该典故广为流传。其核心意义已超越个人命运,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文化符号。

四、历史评价争议

司马迁称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其人格魅力;但《资治通鉴》指出其治军松散、战术冒进等缺陷。现代学者多认为,李广未能封侯是时代变迁、制度局限与个人性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考据,可参考《史记·李将军列传》或汉典网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李广未封

《李广未封》是一个成语,意为李广还没有被封官。以下是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词汇。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李广未封》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李(木字旁,四笔画)、广(广字旁,三笔画)和未(木字旁,五笔画)。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西汉时期,衡山有个叫李广的人,他身材高大威猛,勇猛善战,与项羽去征战四方,屡建战功。尽管他拥有出众的才能和勇气,但是一直没有被封为官。这个成语便是来形容这样一种情况——指有能力而未被重用。

繁体

《李广未封》这个成语的繁体为「李廣未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李广的「广」字曾经有一个额外的「讠」字旁。所以在古时候,「广」的写法为「廣」。

例句

他虽然才华出众,努力工作,但是一直处于李广未封的状态。

组词

与《李广未封》相关的组词有:封官、功绩、未被重用。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无用之才、被埋没的人才、隐藏的能力。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高官显贵、位列朝廷、受重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