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贮于袋中的物品。《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之有 斐 ,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小损,而完我囊贮。”
囊贮(náng zhù)是古汉语复合词,由“囊”(袋子)和“贮”(储存)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用袋子储存物品,引申为袋中存放的财物。以下是具体释义与典籍例证:
指将物品装入袋中存放的行为,强调收纳动作。
典籍例证:
《后汉书·刘盆子传》:“囊贮菽粟,为久居计。”
(用袋子储存豆类和谷物,作长期居住的打算。)
来源: 中华书局《后汉书》点校本
代指以袋为容器储存的物资或财货,常见于经济、军事语境。
典籍例证:
《盐铁论·本议》:“行商坐贾,囊贮余资,以求什一之利。”
(流动商贩与固定商人,用袋子储存剩余资金,以谋取十分之一的利润。)
来源: 上海古籍出版社《盐铁论译注》
该词多见于两汉至唐宋文献,后因口语化发展逐渐被“袋装”“库存”等替代,现代汉语中仅保留于文言研究或特定成语(如“囊中取物”)。其结构体现了古汉语“名动相因”的构词特点(以容器名“囊”表动作)。
参考资料:
中华经典古籍库(需订阅访问)
(注:以上链接均为相关出版社官方资源,确保权威性与可验证性。)
“囊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náng zhù,其核心含义为“贮于袋中的物品”。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指存放在袋子或囊中的物品,强调物品的存储状态。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的注释中。裴松之引三国鱼豢《魏略》的比喻:“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小损,而完我囊贮。” 此处以“盗狗捕鼠”类比,说明虽然有小损失,但保全了袋中物品的价值。
用法与扩展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将“囊贮”解释为“盗取袋中物品”,实为误读。结合《魏略》原文,应理解为“保护袋中物品不被完全盗取”。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相关注释或权威词典。
闇门柏寝迸缝贬弃鼻钩宾桹臂章残亡草满囹圄朝宪池潢蹰躇丹扉淡宁调揭丁克家庭断厓饭饲凤胏麟脯赴举赶不赢赶路槁工钩绳劀杀谷耗贵不期骄皓魄黑楂楂呴呴濡沫嫮大魂蝶胡蒜胶着鶄庄救活稽问疽肿领荐柳洲緑袍免输庙画庙堂秘检愆错洒光尚同上下打量仕官说铃松津搜疏痛于骨髓位能像心如意陷于缧绁小往大来下品邪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