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性子的意思、耍性子的详细解释
耍性子的解释
耍脾气。 曲波 《林海雪原》二十:“你怎么和这条疯狗耍性子?” 骆宾基 《生与死》:“队长太太劝我不要耍性子,还叫我回去。”
词语分解
- 耍的解释 耍 ǎ 游戏:玩耍。耍笑。 玩弄,戏弄:耍弄。耍猴。 舞动,施展:耍滑。耍手艺。耍手腕。 笔画数:; 部首:而; 笔顺编号:
- 性子的解释 .性情,脾气。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老龙云:]你怎生性子乖劣,不与小龙相和。” 清 李渔 《蜃中楼·回宫》:“我説你的性子略使一使,定要损伤许多元气。” 梁斌 《播火记》十七:“他人
专业解析
耍性子是汉语常用口语词汇,指因不满或受委屈时表现出任性的情绪或态度,通常带有主观宣泄情绪的特征。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通过故意闹别扭、不配合或生闷气等方式表达不满,常见于亲密关系或非正式场合。
语义重点:强调情绪化的非理性行为,而非严肃对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98页。
二、语义特征分析
-
主观性
行为主体多为因个人需求未满足而情绪化,如儿童未能如愿时哭闹、成人因被忽视而冷战。
来源:《汉语口语习用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7页。
-
短暂性
区别于长期矛盾,"耍性子"通常持续时间较短,目的多为引起关注或获得让步。
来源:《汉语行为动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15年,第214页。
三、典型使用场景
- 人际关系:家人、伴侣或朋友间因小事产生摩擦时,如"她没买到喜欢的包就耍性子不吃饭"。
- 儿童行为:常见于幼儿表达需求受阻,如"孩子耍性子躺在地上哭"。
- 文学描写:用于刻画人物敏感或娇惯性格,如小说中"大小姐又耍性子摔门而去"。
来源:《现代汉语用法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892页。
四、近义词辨析
- 使性子:与"耍性子"完全同义,属方言变体(如北方方言)。
- 闹脾气:更侧重外在吵闹行为,而"耍性子"可包含沉默对抗。
- 发脾气:情绪强度更高,可能伴随语言或肢体冲突。
来源:《汉语同义词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58页。
网络扩展解释
“耍性子”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通过故意表现出任性、发脾气或制造麻烦的行为,以达到吸引关注或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核心定义:指故意耍脾气或采取不合理行为,通常带有目的性,如引起他人注意、宣泄情绪或实现某种诉求。
- 词源结构:由“耍”(戏弄、表现)和“性子”(脾气、性格)组成,强调通过情绪化行为表达态度。
二、使用场景与特点
- 目的性:常见于人际交往中,例如:
- 亲密关系中的撒娇或抗议(如情侣、亲子间);
-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刻画,如《林海雪原》中形容人物情绪化行为。
- 行为表现:可能表现为无理取闹、固执己见、哭闹等,程度从轻微任性到激烈冲突均可适用。
三、相关辨析
- 近义词:耍脾气、使小性子(更显轻微或娇嗔)。
- 情感色彩:通常含贬义,但特定语境下(如撒娇)可能带有中性或亲昵意味。
四、注意事项
- 需结合语境判断意图,过度“耍性子”易引发矛盾,适度使用则可能成为情感表达方式。
- 在正式场合或严肃文学中,该词多用于批评非理性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结构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林海雪原》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傍人门户谤说辩证法拨嘴撩牙不稳便察今知古弛维蹴瓶伎多管闲事恩人分岔靊霳风起泉涌腐人扶弱抑强环拿胡须肩担降替悸恐靳薄金伏九垒絶色君侧凯门看发抗庄课第狯猾凌逼藜菽门楗绵袤縻烂冥悟磨房貊泽浓妆艳服喷散前度刘郎千言万说麒麟手清曙毬子菊丧灭上交矢槀十魔九难铄绝邃宇逃死桃源图天吴望鱼慰恤鼯穷无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