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狄道的意思、狄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狄道的解释

夷狄之道。指唯务诈力,不行礼义之道。 宋 陈亮 《问答下十二》:“及其行诈谋,用狄道,则斥而弃之如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狄道是中国古代地理与民族称谓的双重概念,具体释义如下:


一、历史地名

狄道是秦代设立的县名,属陇西郡管辖,位于今甘肃省临洮县。《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期“筑长城以拒胡”,狄道即为陇西军事重镇,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战略要地。汉代沿袭此建制,至西魏时更名为“临洮县”。该地因地处狄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活动区域而得名,“道”在秦汉时期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县级行政区。


二、民族与语义考据

  1. “狄”的含义

    “狄”为古代中原对北方游牧部族的泛称,《说文解字》释为“北狄也,从犬,火声”,反映早期以“犬”为图腾的族群特征。春秋时期,“狄”分为赤狄、白狄等支系,与华夏族长期互动。

  2. “道”的行政意义

    秦汉时期,“道”是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殊行政单位,与“县”同级。《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有蛮夷曰道”,狄道即因管辖狄人而得名,体现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治理模式。


三、文化影响

狄道作为丝绸之路南线节点,融合了羌、氐、汉等多民族文化。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洮河”即流经狄道,印证其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狄道”一词有两层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来理解:

一、作为词语的基本含义

  1. 语义解释
    指“夷狄之道”,即古代中原地区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概括,认为其“唯务诈力,不行礼义”。这一含义源自儒家对礼义与武力的价值判断,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宋代陈亮在《问答下十二》中批评“用狄道”即指采用非礼义手段。

  2. 延伸用法
    在部分文献(如《史记》)中,“狄道”也被引申为比喻陷入绝境、无处可逃的困境,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且可能存在争议。


二、作为历史地名的含义

  1. 地理位置
    狄道是今甘肃省临洮县的古称,战国至秦汉时期为陇西郡治所,也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被视为李唐王朝的发源地。

  2. 行政区划演变

    • 周代称“陇西邑”,战国时期改称狄道。
    •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设陇西郡,郡治设于狄道,成为西北军事重镇。
    • 秦汉时期,“道”为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狄道之名反映了当地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行政区划变迁或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百官志》及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包管鹎鵊雨冰辉惭讳测悟场规沉积重温杵搏石大来大熊猫科动迁户兜拢短衫盾橹访谈饭帚逢恶导非浮衍纲法怪言鬼窟虹吸管惠济回眸一笑讲习涧盘家用电器踖躩金龛就蓐浚泥船牢诚俚儒历选楼棼蒙辜蜜荔枝母草牧宿拈弓搭箭漂亮朋友人材塞垣春森森蹜蹜胜邪十善诗孙耍趣殊怪顺守挺立停育涕泗交下土阜亡逝王税完小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