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法的意思、纲法的详细解释
纲法的解释
明 万历 以后所实行的商人垄断食盐运销制。 明神宗 时,因官收场盐不够,商人久候领不到盐,以致积引甚多。为疏销积引, 万历 四十五年(1617年)实行纲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纲册许各商永远据为“窝本”,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无名的不得加入。自此以后,食盐收买运销之权均归商人,并得世袭。 清 道光 十一年(公元1831年)后一度为票法所取代,但不久又变相恢复。
词语分解
- 纲的解释 纲 (綱) ā 提网的总绳。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纲。纲领。纲目。纲要(.提纲;.概要)。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纲(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纲。生辰纲。 生物学分
- 法的解释 法 ǎ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
网络扩展解释
“纲法”是明代万历年间推行的一种食盐运销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官方与商人的合作解决盐引积压问题,并逐步形成商人垄断模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背景
纲法是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为解决盐政危机而推行的改革措施。当时因官府收购盐场产量不足,商人长期无法领取食盐,导致盐引(食盐运输凭证)大量积压,称为“积引”问题。
2. 具体实施方式
- 纲册编制:将商人持有的盐引编为“纲册”,分为十纲(即十组),每年以其中一纲处理积压旧引,其余九纲发放新引。
- 垄断权分配:入册商人获得“窝本”(永久经营权),未入册者不得参与,形成世袭垄断。
3. 后续发展与影响
- 清代延续:该制度在清代长期沿用,直至道光十一年(1831年)短暂被“票法”(允许小商贩参与)取代,但后期又恢复类似纲法的垄断模式。
- 盐政变革:标志着官府从直接控制转向依赖商人专营,成为明清盐税征收的重要基础。
纲法本质是官府通过赋予商人特权化解盐引积压,但客观上推动了食盐运销的商人世袭垄断,对明清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纲法(gāng f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纲"(gāng)的部首是"糸",笔画有8划。"法"(fǎ)的部首是"水",笔画有4划。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发展。
在繁体字中,"纲"字的写法是"綱",多用于繁体字文字系统中。而"法"字的繁体写法则是"法",有时也被用于正式的文书中。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纲"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通常被写成"綱",它是用"丝"的部首加上"岡"的字形。而"法"字的古代写法是"灋",由一个火的部首和"去"的字形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政治纲法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与"纲法"相关的词汇包括:纲要、纲领、法律、法规等。这些词可以在不同场景中使用,来描述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等。
近义词可以包括:法则、准则、规范等词语,它们都描述了一种规定行为的方式。
与"纲法"相反的词可能是:"违法",用来形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