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狄道的意思、狄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狄道的解釋

夷狄之道。指唯務詐力,不行禮義之道。 宋 陳亮 《問答下十二》:“及其行詐謀,用狄道,則斥而棄之如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狄道是中國古代地理與民族稱謂的雙重概念,具體釋義如下:


一、曆史地名

狄道是秦代設立的縣名,屬隴西郡管轄,位于今甘肅省臨洮縣。《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襄王時期“築長城以拒胡”,狄道即為隴西軍事重鎮,是中原王朝經略西北的戰略要地。漢代沿襲此建制,至西魏時更名為“臨洮縣”。該地因地處狄人(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活動區域而得名,“道”在秦漢時期指少數民族聚居的縣級行政區。


二、民族與語義考據

  1. “狄”的含義

    “狄”為古代中原對北方遊牧部族的泛稱,《說文解字》釋為“北狄也,從犬,火聲”,反映早期以“犬”為圖騰的族群特征。春秋時期,“狄”分為赤狄、白狄等支系,與華夏族長期互動。

  2. “道”的行政意義

    秦漢時期,“道”是設置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特殊行政單位,與“縣”同級。《漢書·百官公卿表》載:“縣有蠻夷曰道”,狄道即因管轄狄人而得名,體現中央政權對邊疆的治理模式。


三、文化影響

狄道作為絲綢之路南線節點,融合了羌、氐、漢等多民族文化。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的“洮河”即流經狄道,印證其曆史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狄道”一詞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一、作為詞語的基本含義

  1. 語義解釋
    指“夷狄之道”,即古代中原地區對周邊民族文化的概括,認為其“唯務詐力,不行禮義”。這一含義源自儒家對禮義與武力的價值判斷,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宋代陳亮在《問答下十二》中批評“用狄道”即指采用非禮義手段。

  2. 延伸用法
    在部分文獻(如《史記》)中,“狄道”也被引申為比喻陷入絕境、無處可逃的困境,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且可能存在争議。


二、作為曆史地名的含義

  1. 地理位置
    狄道是今甘肅省臨洮縣的古稱,戰國至秦漢時期為隴西郡治所,也是“隴西李氏”的祖籍地,被視為李唐王朝的發源地。

  2. 行政區劃演變

    • 周代稱“隴西邑”,戰國時期改稱狄道。
    •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設隴西郡,郡治設于狄道,成為西北軍事重鎮。
    • 秦漢時期,“道”為管理少數民族的行政單位,狄道之名反映了當地民族交融的曆史背景。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行政區劃變遷或文獻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百官志》及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哀豔闇合包工飽祿飽暖思淫欲八擡大轎北苑妝裁黜斥陟丑娸創疤詞藻大材大年夜單褲刀鋸之餘道橋雕華遁栖豐牆墝下撫師高城深池國憂橫汾宴恢谲奸惡僵梁牋素結襪介行金絲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克限空氣污染魁吾鲲絃壘陳累氣雷宗鐮倉幕府林叢曆試莅事者排射漰奔愆滞讓路三首國省物沈人食方丈于前詩官摔角戍人送妝所向脫險香絲鄉飲酒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