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顺守的意思、顺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顺守的解释

谓顺着事理或情势而持守。《管子·势》:“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 尹知章 注:“以顺理守之,所谓逆取顺守者也。”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焦 逆訐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 李轨 注:“逆意而諫,顺义而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吴元中 ﹞及作相,上章乞復《春秋》科,反6*攻 王氏 。 徐择之 时为左相,语人曰:‘ 吴 相此举,虽 汤 武 不能过。’客不解。 择之 曰:‘逆取而顺守。’ 元中 甚不能平。”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顺守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顺守”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思想论述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遵循正道而守护(基业/天下): 这是“顺守”最核心的含义。它指的是在取得政权或基业之后,不是依靠武力或强权进行统治,而是遵循道德规范、礼义法度、民心所向等“正道”来守护和治理国家或事业。它强调治理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持续性,与“逆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相对。这种守护是顺应天理、人情和时势的。

    • 来源依据: 这一释义源于古代政治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对治国之道的阐述。最经典的论述见于《汉书·贾谊传》引贾谊《治安策》:“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推此言之,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后世常将“逆取顺守”并提,意指用非常手段夺取政权后,需用合乎道义的方式来治理守护。《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也主要收录此义项。
  2. 顺应时势,谨慎守护: 在更广泛的语境下,“顺守”也可以理解为根据当前的形势和环境,采取谨慎、稳妥的策略来守护已有的成果、地位或利益。它含有不冒进、不妄为,审时度势以求稳固的意思。

    • 来源依据: 此义项可视为核心含义的延伸,在古代史论、策论中有所体现,强调在守成阶段策略的适应性。《辞源》等工具书在解释相关历史语境时会涉及此层意思。

“顺守”的核心内涵是在取得(通常指政权或基业)之后,遵循道德、礼法、民心等正道,顺应时势,以合法、合理、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守护和治理。它常与“逆取”相对,构成“逆取顺守”这一重要政治哲学概念,强调夺取与守护需要不同的策略和原则,守成比创业更需要德行与智慧。

引用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顺守”有明确词条解释,释义侧重于“遵循常道而守护”。
  2. 《辞源》 (商务印书馆):在解释相关历史典故(如“逆取顺守”)时,详细阐述了其含义。
  3. 《汉书·贾谊传》:其中引用的贾谊《治安策》(或称《陈政事疏》)是“逆取顺守”思想最著名、最经典的出处,深刻影响了后世对此概念的理解。
  4. 古代政治哲学典籍:如儒家经典及历代史论、政论著作中,凡论及治国之道、兴衰之理,常涉及“顺守”的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顺守”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是遵循规则或顺应情势而持守,具体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顺守”由“顺”(遵循、依从)和“守”(坚守、持守)组成,表示按照规定、约定或客观情势来行事,不违背原则。例如,遵守法律、组织纪律或道德规范,均属于“顺守”的范畴。

二、历史与典故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逆取”连用,形成“逆取顺守”的经典策略,指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权力后,再以顺应民心的方式治理。例如:

三、实际应用

  1. 个人层面:指遵守规则,如履行契约、尊重社会秩序。
  2. 组织层面:如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或政策要求经营。
  3. 政治军事:历史上用于形容政权更迭后通过顺应民心来维持统治的策略。

补充说明

“顺守”强调动态的适应性,既包含被动遵守规则,也包含主动分析情势后的灵活持守。例如,的例句“逆取顺守,报之以义”即体现策略性顺应。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管子》等文献,或查看、5、6的详细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半半天嬖佞宾将陈平从默驰趋疵愆迭謡短褐覩始知终附扁和缓化行花园子恢隆昏花间关监河郊庙歌夹食吉里骨碌矜躁决浮云开袥刊除拷绸叩角旷古绝伦羸疢烈火真金马头琴没心程母马钠灯南壄逆焰平地起孤丁破声敲钉钻脚挈皋启疆遒人秋天邱隰欺枉三素沙坞神道碣绳表神龙失埶时异事殊说委俗阜坛域天门八翼挑担通雅小蹄子小业魔懈堕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