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俚儒的意思、俚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俚儒的解释

见识浅陋的儒生。 宋 陆游 《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俚儒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俚”和“儒”两部分构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民间通俗、粗鄙的语言或事物。《说文解字》释为“俚,聊也”,段玉裁注:“俗谓鄙俗曰俚”。引申为粗俗、浅陋之意。

  2. 原指先秦学派“儒家”,后泛指读书人、学者。《周礼·天官》载“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

二、词义界定

“俚儒”指学识浅薄、见解鄙陋的读书人,含贬义。其核心特征为:

三、历史用例与文献佐证

该词多见于宋明文献,用以批判伪学风:

四、文化意涵

“俚儒”一词折射出传统学术对学问纯粹性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俚儒”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见识浅陋、学问粗疏的儒生。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由“俚”(粗俗、民间)和“儒”(读书人、学者)组成,字面意为“粗俗的儒生”,引申为学识浅薄或思想局限的读书人。

  2. 用法与语境
    通常含贬义,用于批评学识不足或见解迂腐的文人。例如:

    • 宋代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提及俚儒稍通音律者编写词曲,暗讽其水平有限。

词源与例证


现代应用

如今该词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批评或历史研究中仍可见,用于描述学术视野狭窄或思想保守的学者。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古籍文献(如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次板题边儆编选匕爨别宥搏影察吏成篇大常地漏丢答断辕遁耕繁忙飞陛風傻風生关防盆儿过醆虎彪彪毁讟婚姻法兼爱无私佳言急遍接煞金庚拒人于千里之外闚寻拉脚老夥计凉津津淩虚林木廪庾罗闉莫不闻末官目不忍视耐可内书嶷嶷幈幪乾灾清蟾容盖溞溞砂锅捣蒜少言寡语盛贮食樏素餐尸位逃荒条蘖同心藕囤聚脱涩瓦人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