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録的意思、令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録的解释

宋 代指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初入令録之人,并可注録事参军。如无员闕可授,大县簿尉,仍赐令録之俸。”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二》:“ 宋 初,选人寄禄官凡四等……録事参军、县令,谓之令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令録”是宋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梳理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词指宋代县令和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属于基层行政官员的统称。其中:

二、历史背景 据范仲淹《上执政书》记载,宋代对初入仕途者常授予录事参军职位,若无空缺则安排至大县担任主簿或县尉,但仍享受令録级别的俸禄。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中也证实了这一官职层级划分。

三、职能特点 作为地方行政的重要环节,令録级官员兼具两种职能:

  1. 行政执行:县令负责辖区内的民生、赋税等事务
  2. 文书监察:录事参军掌管公文记录与官员监督

四、词源演变 字面由“颁布命令”与“记录事务”组合而成,后特指承担这两种职能的官员群体。该称谓主要通行于宋代,后世逐渐被其他官名取代。

建议需要具体历史文献考证时,可参考《宋史·职官志》或范仲淹相关奏疏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令録

令録(lìng lù)是一个汉字词,由“令”和“録”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令”字的部首是亻(人)部,总共有5画。而“録”字的部首是金部(钅),总共有16画。

来源

“令録”在古代最初是用于记述或记录命令、法规、官吏的行为等事项的文字。在现代,这个词的含义已经扩展,可以表示记录、备忘录、清单等意思。

繁体

繁体字的写法为“令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一些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字的形状和笔画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总体上,令録的字形和现代的写法差别不大。

例句

1. 他写了一份令録来记录会议的讨论内容。

2. 我在这本令録中记录了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

组词

1. 令谕(lìng yù):指下发命令或指示。

2. 书録(shū lù):指书籍中的记载、纪录。

3. 报録(bào lù):指记录或记载的报告。

近义词

记述、记载、纪录、记录等。

反义词

忘却、遗忘、遗漏等。

别人正在浏览...

背人秉质不是玩的撤回迟俄冲漠无朕翠彩得天东市飞櫩腹非伏羲氏膏雨更履果不其然海米憨顽恨不得轰震昏噩获印检断江星奸吏洊擢绞烂近身禁印机群疚负九乌极幽宽窄拉交情磊落轶荡礼爱连四辽城料绰口离堆辚辚沦敝曼陀林名籍囊贮排驾匹侪平地起孤丁授室水秀才四边形擡奖桃源图田垟同计稳住诬害误然间相尚象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