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止的意思、顿止的详细解释
顿止的解释
停留止息。《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晋书·潘岳传》:“逆旅,久矣其所由来也。行者赖以顿止,居者薄收其直,交易贸迁,各得其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奋威将军 阮谦之 ,领七千人先袭 区粟 ,以过 四会 ,未入 寿泠 ,三日三夜,无顿止处。”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
- 止的解释 止 ǐ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行起 笔画数:; 部首:止;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顿止”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突然停止或中断:作为成语时,“顿”指突然停止,“止”指中断,合起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情况突然停下来,不再进行。例如:音乐声突然顿止,全场陷入寂静。
二、扩展释义
- 停留止息:在古籍中多指行军、旅途中的暂时停留或休整。例如:
- 《后汉书·皇甫嵩传》提到军队“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描述军队驻扎时搭建营帐的过程。
- 《晋书·潘岳传》用“行者赖以顿止”体现旅途中歇脚休息的场景。
使用场景与区别
- 文学/口语:成语用法强调“突然性”,常见于文学或口语表达;而“停留止息”偏向书面语,多用于历史、军事等语境。
- 注意:现代使用中,作为成语的“顿止”较少见,更多以字面含义出现。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古籍例句或引申用法,可以参考《水经注·温水》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顿止(dùn zhǐ)是一个词义丰富的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辶”,总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的繁体字形为「頓止」。
在古时候,顿止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顿止的写法为「敦阻」。在《说文解字》中,顿止的写法是「瞤」。
以下是几个例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顿止的意思:
1. 这个消息让她感到心里顿止了一下。
2. 小偷突然顿止在原地,竟没有继续闯入。
3. 教室里的一片寂静,全体学生顿止了呼吸。
顿止的近义词是停息、停顿,反义词则是继续、前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