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钩上芳香的诱饵。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臣闻高飞之鸟,死於美食;深泉之鱼,死於芳饵。”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五:“芳饵沉水,轻缴弋飞。”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钓线沉波漾彩舟,鱼争芳饵上龙钩。”
“芳饵”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芳饵的字面意思是指鱼钩上芳香的诱饵,通过香气吸引鱼类上钩。这一解释在《吴越春秋》、曹植《七启》等古籍中均有体现,例如:
汉·赵晔《吴越春秋》:“深泉之鱼,死於芳饵”。
在成语化应用中,“芳饵”被赋予象征意义,比喻美色、美食或利益对人心产生的诱惑。例如:
“芳香的食物引诱人或动物,如同美色使人难以抗拒”。
现代语境中,“芳饵”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例如:
网络解释中强调其“诱惑性”,可指代商业营销中的“诱人策略”。
不同权威来源对“芳饵”的解读侧重不同:权威词典(如汉典)侧重本义,而中等权威资料(如查字典)则补充了引申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芳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芬芳香味的诱饵,特指引诱人的美色。
《芳饵》的部首是艹,共有12个笔画。
《芳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容黛玉时使用了这个词。后来,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描述美女或美色。
《芳饵》的繁体字为「芳饵」。
在古时候,芳饵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通常会采用类似现代字形的形式进行书写。
1. 她的美貌就像一块芳饵,吸引了许多追求者。
2. 他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芳饵吸引了很多赏鱼者。
1. 芳香:香味浓郁的。
2. 鸿篇巨制:形容文章或作品规模庞大、内容丰富。
3. 食言:不遵守诺言,失信。
4. 美色:指美貌的女子。
媚态、媚容、妖艳、妩媚
污秽、臭气、丑陋、肮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