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的一种礼仪。谓主人敬酒时,宾客出席于西阶上拜而接受所敬之酒。《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孔颖达 疏:“拜受者,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 孙希旦 集解:“拜受者,主人献宾,宾於西阶上拜受爵也。”
(2).拜而受之。常用作接受人赠予或指教的敬词。《绿野仙踪》第十三回:“ 于冰 一一传授口诀,并以手书符指法, 不邪 顿首拜受。”《绿野仙踪》第三八回:“﹝ 仙客 ﹞説罢,将一包袱递与 于冰 , 于冰 道:‘ 云中 不能拜受,奈何?’”
"拜受"是汉语中具有礼仪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跪拜礼节恭敬地接受物品或指令。该词由"拜"与"受"两个语素复合构成:
基本释义
"拜"的本义为双手相拱的跪拜礼,《说文解字》释作"首至手也";"受"甲骨文字形为两手传递器皿,本义为交接。组合后特指在庄重仪式中,接受者以跪拜礼郑重接收重要物品,常见于古代册封、赏赐等场景。
词义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始见于《周礼》"大宗伯掌九仪之宾客,拜受币玉",原专指诸侯朝觐时接受天子赏赐的礼仪程序。汉代郑玄注称"受尊者物必拜",强调接受尊长馈赠时的礼仪规范。
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
文化内涵
《礼记·曲礼》载"受立授立不坐",指出接受重要物品时应保持站立姿态以示恭敬,这种礼制精神通过"拜受"得以具象化,反映古代中国"自卑而尊人"的交际准则。
语法特征
作为他动词使用时,其宾语多为抽象贵重物品(如诰命、玺绶、敕书等)。《现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属书面语词,多用于历史叙述或庄重场合。
“拜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拜受”由“拜”和“受”组合而成,字面意为恭敬地接受,强调以谦逊态度接受他人的馈赠、赞扬或指教。例如《红楼梦》中尤二姐接受赠礼时“忙拜受了”,即体现此意。
古代礼仪场景
指宾客在西阶上行拜礼后接受主人敬酒,属于《礼记·乡饮酒义》记载的礼仪流程,包含“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五个环节。
敬词用法
作为接受赠予或指教的敬语,常见于古典文献。如《绿野仙踪》中冷于冰传授口诀时,弟子“顿首拜受”。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古籍例证。
哀矜勿喜闇将案奏伴郎扳留茶园炊雕错居打灯虎大陆边缘殚罄打醉眼子鵰鞍敦促噩兆发纵指使奋鳞分茅列土拂撤赶尽杀绝赶墟挂漏汗汪汪蒿薤画符僵毙简恣镜花缘靖默旧前吉祥杵看倌蜡帛书朗彻鹿树緑袍槐简莽莽内深青殿清宫全福寿绻慕却冠鹊矢觑付驱驾染风习俗扰杂仁方日程守法守镇坦牀退士王书委舍未售微约卧疾午桥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