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劾按的意思、劾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劾按的解释

亦作“ 劾案 ”。审查核实罪状。《后汉书·虞诩传》:“寻 永平 、 章和 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宰相 杨国忠 支婭所在横猾。 华 出使,劾按不橈,州县肃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劾按,汉语复合词,由“劾”与“按”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司法监察行为,具有特定的法律与行政内涵。

一、字义解析

  1. 劾:本义为“揭发罪状”,《说文解字》释为“法有罪也”,指依照法律条文检举、弹劾违法行为。例如《汉书·楚元王传》载“劾更生前为九卿,坐与望之、堪谋排车骑将军”,此处“劾”即指依法弹劾。
  2. 按:原指“审查、查验”,《玉篇》注“按,察也”,引申为对事件或人员的调查核实。如《新唐书·百官志》中“御史台……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其中“纠正”过程即包含“按”的环节。

二、词义整合

“劾按”连用,指代弹劾与审查并举的监察程序,常见于古代司法体系。例如《宋史·职官志》记载监察御史“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劾按百官”,表明其职能涵盖弹劾与深入调查。

三、用法特征

  1. 对象:多针对官员渎职、贪腐等公权力相关行为。
  2. 程序:先“劾”(提出指控)后“按”(查证处置),体现古代监察制度的规范性。
  3. 文献例证:《唐律疏议》中“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御史劾按,具状申奏”,显示其法律程序属性。

四、近义关联

与“弹劾”“案验”“纠察”等词义相近,但“劾按”更强调“指控与查证并重”的完整性。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劾按”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专用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1. 读音:hé àn(部分文献也写作“劾案”)
  2. 词义:指对罪状进行审查、核实的行为。其中:
    • 劾:本意为检举、弹劾,引申为追究罪责;
    • 按:指查办、审理,强调依据事实调查。

历史用例

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史书记载,强调对案件证据的严格核查,常见于官员弹劾、案件复审等场景,反映古代司法注重程序与证据的特点。

补充说明

现代汉语中“劾按”已不常用,但可通过《汉典》《汉语辞海》等工具书查询其历史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核鼇掷鲸吞扳障抃牛滨塞捕讨尘障稠糊愁绝辞调耽宠涤涤多私風馳雲捲俸绢焚躯愤世嫉俗鲠峭还镳贺瑞华毂迦老脚丫子急不择途界地介珪借路即令禁指俊老开月卡介苗勘鞫窥觎旯旮辽东白豕犂槅历山鹭序鹓行明笋密西西比女监清堂亲切筇杖如臯雉三回五次生养诗彩时宪厮缠苏武传托神唾液腺忘八旦輼车文轸乌老午暑侮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