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令的意思、大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令的解释

(1).国家的重要法令。《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

(2).指皇帝的诏令。《汉书·翼奉传》:“其后连月久阴,虽有大令,犹不能復,阴气盛矣。” 颜师古 注:“太令谓虚仓廪、开府库之属也。”

(3).古时县官多称令,后以大令为对县官的敬称。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 钱塘 蔡莘腴 大令任由庶常改官畿辅,三黜屡空,困躓不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前任的本县姓 伍 ……那位 伍大令 初到任时,便发誓每事必躬必亲,絶不假手书吏家丁。”

(4).指 晋 王献之 。《晋书·王珉传》:“﹝ 王珉 ﹞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大令’, 珉 为‘小令’。”

(5).犹言令箭。《冷眼观》第二一回:“ 吴元愷 镇军亲身去逮捕的,连大令都没来得及上院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令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古代官职尊称

    汉代至清代,“大令”是对县令或知县的尊称,源于其执掌地方政令的职能。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后演变为对地方长官的敬称。

  2. 书法领域特指

    在书法史中,“大令”专指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因其曾任中书令,世人尊称“王大令”。其书法风格飘逸洒脱,与王羲之并称“二王”,代表作有《洛神赋十三行》。

  3. 戏曲中的引申义

    元杂剧中“大令”可代指重要文书或指令。如《西厢记》中“速传大令,以安民心”,此处借指官府颁布的紧急命令。

该词涵盖官职、艺术、文学领域,需结合历史背景及使用场景具体分析。核心意义均与“权威性指令”或“尊崇地位”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词典和文献记载,“大令”一词主要有以下5种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1. 国家重要法令
    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八》:“国有大令,何故犯之?”指国家颁布的重要法规或政策,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2. 皇帝诏令
    汉代《汉书·翼奉传》记载:“虽有大令,犹不能復。”此处特指皇帝的正式诏书或行政命令,属于古代皇权象征。

  3. 对县官的尊称
    明清时期多用于敬称地方县令。例如清代《瑟榭丛谈》提及“蔡莘腴大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称官员为“伍大令”。

  4. 特指晋代书法家王献之
    因王献之与其弟王珉曾担任中书令,世称“大令”“小令”。据《晋书·王珉传》记载,此别称源于官职与兄弟排行。

  5. 军事中的令箭
    近代引申为军队执行紧急任务的凭证,常见于军阀时期执法队使用的“就地正法令箭”。


补充说明:

建议通过查看汉典释义,或了解历史文献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贝叶偈敝帚千金补落迦步士差一点成三破二初禅吹呕棰挞道烦恼道神盗心登科第丁栎督责废疾管城公故薮还途汉堡包豪桀河章吼号缓决伙并荐口焦饭结袜禁府景泰蓝金毛久滞抉微盔甲酷滥裂域里脊林霭门附名垂万古南官蹑凫排沮攀援勤民秋毫勿犯勺水一脔神愁鬼哭羰基怗怗通室外舅挽托微课问目文籥乡和贤谟显设谐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