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试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后日月淹久,选人滋多,案牘浅近,不足为准,乃採经籍古义次为问目。” 宋 司马光 《论诸科试官状》:“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虽有善记诵之人,亦不能对。”
(2).对罪犯的起诉文书。 宋 明九万 《东坡乌台诗案·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 皇甫遵 ,到 湖州 勾摄 軾 前来,至六月十八日,赴御史臺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
“问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试题
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题目或考核内容。例如唐代刘肃在《大唐新语·厘革》中提到,官员选拔时因文书简略,需从经籍中选取古义编成“问目”(试题)作为考核标准。
起诉文书
指对罪犯的起诉或审判相关的法律文书。如宋代文献记载,“问目”用于描述司法审讯中对罪状的记录。
“问目”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其读音为wèn mù,需注意“目”读轻声。
《问目》(wèn m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询问视线、查看。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关注、观察或寻找某个事物的动作。
《问目》的部首是「目」,表示和目标、视线等相关的义项。它的总笔画数为15,在汉字中属于中等偏多的范畴。
《问目》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豳风·丘中有麻》一诗中。古时人们通过询问眼睛的目光来获得信息或确认事物,因此「问目」便被用来表示这个动作。
在繁体字中,《问目》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问目》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都是由「问」和「目」组成。但由于字体演化的原因,古时的字形可能略有差异。例如,「问」的古代写法有「文」和「门」的结合,「目」的古代写法可能更加为简化。
1. 他停下来,问目四周,寻找那个声音的来源。
2. 让我们一起问目这个问题,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组词:询问、目标、问询、盯着目标。
近义词:观察、注视、查看。
反义词:忽略、无视、不关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