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因用以指足踏双凫飞行的神术。 唐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诗:“还随躡鳧骑,来访驭风襟。”
“蹑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典故和成语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蹑凫”兼具神话典故与生活化比喻的双重内涵,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指向。若用于文学描写,可侧重其神话渊源;若用于日常表达,则更偏向谨慎、轻盈的引申义。
《蹑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意思是“默默地步行”。它是形容一个人悄悄地走路,不发出声音。
《蹑凫》的第一个字“蹑”是由部首“足”和“聂”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第二个字“凫”是由部首“几”和“隹”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6画。
《蹑凫》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学作品。由于凫鸭是一种能在水中飞行但不会飞得太高的动物,所以“蹑凫”这个词引申为默默地在地面上行走的意思。
《蹑凫》的繁体字为「躡鳧」。
在古代汉字中,蹑凫的写法略有不同。第一个字“蹑”有时写成“聶”;第二个字“凫”有时写成“鳧”。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字体演变而导致的。
他小心翼翼地蹑凫而行,生怕惊扰到鸟儿。
蹑步、蹑影、蹑逐、蹑踪
悄悄地行走、暗步、偷偷地走
大步、高声行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