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督责的意思、督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督责的解释

督察责罚;督促责备。《吕氏春秋·骄恣》:“故若 简子 者,能厚以理,督责於其臣矣。”《史记·李斯列传》:“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 司马贞 索隐:“察其罪,责之以刑罚也。”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五》:“不正其本,而躬行督责,天下岂信之哉?” 叶圣陶 《倪焕之》三:“学生做这些事,那样地勤奋,那样地自然,那样地不用督责,远超过对于其他作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督责”的汉语词典释义

“督责”为汉语复合词,由“督”与“责”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监督并问责,强调通过监察手段促使对象履行职责或改进行为。

  1. 词义解析

    • 督:本义为监察、督促。《说文解字》释为“察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注为“监督指挥”,体现上级对下级的监管职能。
    • 责:原指要求、问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要求完成某事或追究过失”,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
    • 合义:结合二者,“督责”指通过监督手段施加压力,促使对象完成任务或修正错误,常见于管理、教育等场景。
  2. 用法与语境

    • 古代用法:多用于吏治,如《资治通鉴》载“严刑峻法,督责臣下”,强调统治者对官员的管控。
    • 现代延伸:应用于企业管理、教育督导等领域,如“上级部门督责基层落实政策”。
  3. 近义词辨析

    • 监督:侧重观察与指导,问责性较弱。
    • 督察:含实地检查之意,如《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中的职能描述。
  4. 权威文献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定义“督责”为“监督并责罚”;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引《韩非子》用例,强调其“监察与问责并重”的特点。

(注:本文释义综合《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引用文献均为公开发行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督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督察责罚与督促责备,常见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或强调责任履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 拼音:dū zé(注音:ㄉㄨ ㄗㄜˊ)。
    • 释义:指通过监督、检查并施加压力或处罚来促使对方完成任务或改正错误。例如《史记·李斯列传》中提到:“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意为贤明的君主会通过督责手段管理臣子。
  2. 古籍出处与用法

    • 古代文献:
      • 《吕氏春秋·骄恣》:“能厚以理,督责於其臣矣”,强调以道理为基础进行监督。
      • 唐代柳宗元《田家》诗:“文字多督责”,描述官吏对百姓的严苛督促。
    • 历史案例:如《大宋宣和遗事》中“朝廷督责严切”,体现官府对责任的强制要求。
  3. 近义词与相关词

    • 近义词:循名督实、朝督暮责(强调监督与问责结合)。
    • 关联词:玄衣督邮(借指严厉的监察者)。
  4. 现代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描述组织管理或教育场景,如“基金会财务监督责任”,或上级对下属的绩效督促。
    • 区别于单纯批评,更强调通过检查与问责推动行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史记》《吕氏春秋》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骜肆报录人不虚此行愁绝翠盖大卿地头钱矾法方剂凡骨疯头疯脑服汙甘渊怪形怪状国具秏滑鸿龙环回或则检法诫喻僦载剧情宽大旷时宽谨烂七八糟櫑子棱杀两旁历历可数领章溜撒篱帐立仗龙葵楼船罗守绵延起伏疲匮披头散发前俯后合,前俯后仰诠简绕湾子人痾鍒颖伤沮勺状软骨神完寿骨帅首霜候搜猜素魄特拔祧庙条芩托旨先号后笑闲言淡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