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次息的意思、次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次息的解释

次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胡三省 注:“次息,犹次子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次息"为汉语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古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次"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不前不精也",段玉裁注曰"谓造次之次",本指排列顺序中的次要位置(来源:《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息"据《玉篇》记载有"止也,休也"之意,后衍生出"生息""利息"等义项(来源:汉典网 zdic.net)。

二、复合词解 在《周礼·地官》郑玄注中出现"次息"连用,特指官府借贷制度中按年分等收取的利息:"岁权息不过什二,次息者,岁差其等",即根据借贷年限分级计息(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次谓差降,息谓子金",强调其按等级递减的计息特征。

三、现代转义 该词在现代金融史研究中被重新诠释,如《中国货币史》将其定义为"古代阶梯式利率的计算方式",多用于典当行业与官府赈贷场景(来源: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次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次息(拼音:cì xī)指次子,即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这里的“次息”即指次子。

二、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胡三省注解为:“次息,犹次子也。”。古代常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记载中,表示家族中排行第二的男性子嗣。

三、用法特点

  1. 构词解析:由“次”(表示顺序第二)和“息”(古时对子女的称呼)组合而成。
  2. 现代使用:属于生僻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

四、注意事项

需与成语“次息”(表示稍作休息)区分,后者为部分网页的误读或引申义,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在古籍阅读或文史研究中遇到此词时,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资治通鉴》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莲说白云苍狗版面粃蠹伯英残棋炒地皮愁霖川色麤麤厝怀大有起色二惑恶讪逢吉汾水游府庠共相贵权果核寒酷阖椟花花肠子灰頽霍绰交异急刻计术拘拆俊德抗衾馈飱垆邸旅游鞋买马招军美洲灭祀暖烟泡鱼帕斯卡定律绮里季囚桎全躯柔从三影设身处地受宠若惊首敌首绖漱口俗耳俗襟蓑笠堂候体温计外庭宛蟺魻鲽斜刺里新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