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时间。《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子如 至 定州 ,斩 深泽县 令;至 冀州 ,斩 东光县 令。皆稽留时漏,致之极刑。”
“时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以下是基于多个权威来源的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时间,特指时间的流逝或延误。该词由“时”(时间)和“漏”(古代计时器)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时间刻度」或「时间计量」,常用于描述因时间延误而引发的后果。
二、出处溯源 最早见于《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中“稽留时漏,致之极刑”,意为因拖延时间而被处以重刑。此处“时漏”强调对时间节点的严格把控。
三、用法特征
四、字义分解
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该词,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查看完整古籍引证,可参考《北齐书》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时漏》一词是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
1. 指时间流逝的意味,暗示时间的消逝。
2. 比喻生命短暂,时间不可逆转。
《时漏》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1. 部首:日(rì)
2. 笔画:时(10画),漏(13画)
《时漏》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与古代水钟有关。
《时漏》的繁体字为「時漏」。
在古代,「时漏」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与现代一致。
1. 春天的阳光穿过窗帘,像时漏一样透过指缝滑落。
2. 生命如同一支时漏,我们要珍惜每一刻。
与《时漏》相关的组词有:
时光、时间、逝去、逝世、光阴
近义词包括:
时间流逝、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反义词有:
永恒、长存、不变、永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