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海的意思、黄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海的解释

[the Yellow Sea] 亚洲东部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面积38万平方公里

详细解释

(1).“黄山云海”的略称。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歌》:“一犁黄海鸣春鳩,长笛倒骑乌牸牛。” 吴翌凤 笺注:“ 王存 《九域志》: 新安 黄山 ,有云如海,称黄海。一称云海。”《黄山志》:“山时有铺海之期,白云四合,弥望如海。”

(2).借指 黄山 。 清 黄景仁 《黄山寻益然和尚塔不得》诗:“迎之返黄海,卓锡观云涛。” 清 黄景仁 《白下赠周幔亭》诗:“去年蜡屐入黄海,裹粮数月追麋麙。”

(3).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 鸭绿江 口,南以 长江 口北岸到 朝鲜 济州岛 一线同 东海 分界,西以 渤海海峡 与 渤海 相连。近岸海水呈黄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海是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西太平洋边缘海,其名称及内涵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地理学定义 黄海南北长870公里,东西宽556公里,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西接山东、江苏海岸,东临朝鲜半岛西海岸。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位于济州岛北侧海槽(140米)。

二、名称词源演变 "黄海"作为专有名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筹海图编》,其命名源于黄河历史上长期携带大量黄土高原泥沙注入该海域,导致近岸水体呈现黄褐色。清代《海国图志》已将其作为正式地理名称使用。

三、汉语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辞海》(第七版)补充其"海底沉积物主要来自黄河、长江输沙"的特征。

四、文化衍生意义 在汉语语境中,"黄海"常作为地域文化符号,既指代地理实体,也隐喻中华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明代抗倭文献中多次出现"黄海屏障"的表述,现代文学创作如莫言《红高粱家族》则将其作为重要叙事空间。

网络扩展解释

黄海是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具有重要的地理、历史及战略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况

黄海北接渤海(通过渤海海峡相连),南以长江口北岸至济州岛一线与东海分界,东经济州海峡连通朝鲜海峡。其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40米,海底平坦,属半封闭浅海。

二、名称由来

黄海得名于黄河携带的巨量泥沙沉积。历史上,黄河曾700多年间注入黄海(尤其是南宋至元朝时期),导致近岸水域呈土黄色,故得名“黄海”。清朝末期(1908年后)正式定名,取代了早期“东大洋”等称呼。

三、自然地理特征

  1. 南北分区:以山东半岛成山角至朝鲜长山串为界,分为北黄海(面积8.1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米)和南黄海(面积40.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5.3米)。
  2. 水文气候:受暖温带季风影响,冬季寒冷干燥(-2~6℃),夏季温暖潮湿(25~27℃)。表层海水盐度低、透明度小,沿岸流携带泥沙形成典型浑浊水域。

四、资源与经济

五、战略地位

黄海邻近中国政治经济核心区域(如京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黄海海战等重大军事事件,现代仍是地缘战略敏感区域。


如需更多细节(如历史变迁、生态数据),可参考来源、2、12、13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奶巴人下里膘壮博取蔡琰称家有无撑腰触处刺面当巡达制雕锼地亩丁産婀娜多姿藩岳風步封墓冯唐易老高级讧讧逭死煇赫俭刻坚峭缴缠解免机惠金刚不坏身敬命渴而掘井空前旷俎凉瓦瓦理纪离褷流户孟加拉国慏悜攀炎附热漂寓破体匍伏期盼山鸡椒食爵叔豹説咸道淡塾修条循听证彤驺往甯卫赐桅樯香樟萧槭夕岚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