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词赋科的意思、词赋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词赋科的解释

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金史·选举志一》:“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词赋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专项考试科目,主要考核应试者的文学创作能力,尤以诗词、骈赋为核心内容。根据《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记载,该科设立于唐代,与“明经科”“进士科”并列,成为选拔文官的重要途径之一。考试形式要求考生根据命题即兴创作符合格律的赋体文章或诗词,评判标准包括辞藻华丽程度、典故运用准确性和结构严谨性。

从《汉语大词典》释义来看,“词赋”二字分别指向韵文与散文的结合体,“科”则指代科举考试的门类。词赋科的设立反映了古代对文学素养与政治才能并重的选拔理念,如北宋时期王安石改革前,该科长期占据科举主流地位,苏轼、欧阳修等文人均通过词赋科入仕。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述,词赋科既推动了古典文学发展,也存在“重形式轻实务”的弊端。该科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科举制度废止而消失,但其对中华传统文学体系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词赋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科目,主要考察应试者的词赋创作能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性质
    词赋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以词赋(诗词歌赋)为主要考试内容。其目的是选拔擅长文学创作的人才,尤其在金代成为科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历史沿革

    • 据《金史·选举志一》记载,金代在南北通选后,仅保留词赋科,每届录取人数约六七十人。
    • 清代黄遵宪在《杂感》诗中批评词赋科导致“浮华益无耻”,反映了后世对其重形式轻实用的争议。
  3. 考试内容与评价
    考生需根据题目创作符合格律的词赋,注重辞藻华丽与对仗工整。但因过于强调文学技巧,常被诟病脱离实际政务需求。

  4. 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类似科目包括“诗赋科”,均属文学类科举考试。反义词可对应“经义科”“策论科”等侧重经学或时务的科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考试制度或历史案例,可参考《金史》等原始文献及科举研究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板铺辩类编述补服沧漭岑寂常温充调充量除...以外蹙聚憺憺丹诏彫翦地日草飞云掣电粉拂風移俗易腹坚干辣辣干粮革斁剗浇攻盗工伤工业美术镜芳静脉决一死战拘囹蜫蚑枯腴连同明誓磨蝎宫摩牙暮耋南美念想僻绝拑击钱粟穷壮耆儒硕老气踰霄汉圈点取解敺伤三枭膻行蛇矛顺答说今道古伺风乌司伦孙息妇檀公肉通合五华无形进出口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