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诏的意思、丹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诏的解释

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闕下,口衔丹詔出关东。” 明 高明 《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 蔡 氏一门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丹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帝王权威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丹诏指帝王用朱笔书写的诏书,因古代诏书常用朱砂(红色颜料)书写而得名。诏书是皇帝发布的正式文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指示。

历史背景与特征

  1. 起源与权威性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韩翃诗句“口衔丹詔出关东”,后延续至明清时期。丹诏需由皇帝亲自撰写或签署,具有极高法律效力,涉及政治、军事等重要事务。

  2. 书写形式
    采用朱红色笔墨书写,象征皇权的庄重与不可违抗性。例如《聊斋志异》中描述“若奉丹詔”即体现其威严性。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丹诏”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实际行政文书已不再使用此形式。其近义词包括“圣旨”“敕令”,但“丹诏”更强调朱笔书写的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全唐诗》《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使用实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丹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红色纸张上的官方文件。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纟”(纠结部),右边是“言”(言字底边部)。它的笔画数目是12画。 《丹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方文书制度。在古代,政府官方的文件和命令通常写在红色的纸张上,以示庄重和重要性。这些红色纸张上写的文件就被称为《丹诏》。 在繁体字中,丹诏的写法是「丹詔」。 在古代汉字书写当中,关于《丹诏》这个词的变体有不少。比如,有时候可能会把“纟”写成“红”或者“糸”,把“言”写成“言字旁”。然而,这些变体都是在字形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并不改变词语的含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丹诏》的例句:政府向市民发出一份《丹诏》,呼吁大家保持************。 由于《丹诏》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所以与之相近的词汇不太常见。不过,如果要寻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考虑使用“公文”或“文书”。 在反义词方面,没有一个与《丹诏》完全相反的词汇。然而,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一些表示非正式或非官方文件的词语,比如“私信”或“便笺”。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