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丹诏的意思、丹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丹诏的解释

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闕下,口衔丹詔出关东。” 明 高明 《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 蔡 氏一门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丹诏,汉语词汇,特指古代帝王以朱笔书写的诏书,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源解析 "丹"为朱砂,属矿物颜料,因色泽赤红常用于批阅文书,《说文解字》载"丹,巴越之赤石也";"诏"指帝王颁发的命令文书,《周礼》注疏称"诏,告也"。二字组合后专指加盖朱砂印记或朱笔亲书的帝王敕令。

二、历史应用特征 据《中国古代文书制度研究》记载,丹诏制度始于汉代,至唐宋时期成为君主颁布重要政令的特定形式。其载体多为绢帛或特制诏纸,文书首尾常饰以祥云龙纹,正文部分采用馆阁体书写,文末必钤玉玺。明清两代延续此制,尤以祭天、册封、大赦等国家级典礼文书为典型。

三、文化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考释》指出,丹诏的朱色具有三重象征:赤色代表五行之火,昭示帝王"天命所归";朱砂材质蕴含驱邪纳吉的巫祝文化;朱笔御批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洪武三年《册封琉球国王诏》,可为实物佐证。

四、文学意象延伸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丹诏常作为皇恩浩荡的象征符号,如《全唐诗》卷四百五载"丹诏衔来须顶戴"之句,生动展现官员接诏时的庄重仪态。该意象后被引申为突降的恩宠或重大变革前兆,构成特有的政治文化隐喻。

网络扩展解释

“丹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帝王权威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丹诏指帝王用朱笔书写的诏书,因古代诏书常用朱砂(红色颜料)书写而得名。诏书是皇帝发布的正式文书,代表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指示。

历史背景与特征

  1. 起源与权威性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韩翃诗句“口衔丹詔出关东”,后延续至明清时期。丹诏需由皇帝亲自撰写或签署,具有极高法律效力,涉及政治、军事等重要事务。

  2. 书写形式
    采用朱红色笔墨书写,象征皇权的庄重与不可违抗性。例如《聊斋志异》中描述“若奉丹詔”即体现其威严性。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丹诏”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实际行政文书已不再使用此形式。其近义词包括“圣旨”“敕令”,但“丹诏”更强调朱笔书写的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全唐诗》《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使用实例。

别人正在浏览...

贬忽不谖漕渠朝日莲传诏童打败诞得叠累硐砂端盒多罗飞蠝丰角奉祀伏案刮眼刿心刳肺衮命寒灺黑陶文化河云蝴蜨贿单狐裘将伯之呼讲题靖节征士觉星籧筐空名宣头历朝沥诚蠡结鹂鹠貍头赂贿旅百霾土谬为闹动迫措破漏趫轻勤伫全道闰徵霎时间舍蛇草首春守意戍栅稣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婷娉通个晚阳洧外香楠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