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种风向标。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伺风乌》:“ 夏禹 所作也,禁中置之,以为恒式。”参阅 清 ********* 《格致镜原·乾象三·相风》。
伺风乌是中国古代用于观测风向的装置,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伺风乌是古代的一种风向标,主要用于测定风向。其名称中的“乌”指代鸟类形象,推测可能形似乌鸦或其他鸟类装置,通过头部指向判断风向。
历史记载与起源
根据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伺风乌》记载,伺风乌最早由夏禹(大禹)发明,后被宫廷采用为固定装置(“禁中置之,以为恒式”)。清代陈元龙在《格致镜原·乾象三·相风》中进一步考证了其结构与用途。
功能与演变
作为早期气象仪器,伺风乌通过风向测定辅助古代农业、航海等活动。其设计可能影响了后世“相风铜乌”等更精密仪器的出现,如汉代张衡改进的铜制风向鸟装置。
文化意义
伺风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测智慧,并反映出气象工具在官方活动中的规范化应用(如宫廷“恒式”制度)。
关于具体形制与使用场景,现存文献记载较少,需结合考古发现进一步考证。
伺风乌是一个古代词汇,形容一种会感知风向的乌鸦。字义上,伺指观察、察觉,风则表示风向,乌是乌鸦的意思。
伺风乌的部首分别是人字旁的「亻」和风字旁的「风」。
伺的笔画数为6画,风的笔画数为8画,乌的笔画数为6画。
伺风乌最早出现在《尔雅》一书中,是古代诗经和礼器文化的典籍。汉字繁体的写法是「伺風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风」在「乌」上方并且组成了一个半包围形状,表示乌鸦在风口或风向下察觉风的动向。
我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伺风乌,它们能准确判断预示着风暴的到来。
组词:伺风、伺风乌、风向、乌鸦。
近义词:望风、观风。
反义词:盲目、不察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