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unctuate]∶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
(2) [mark with circles]∶在书或文稿上加圈或点,用来标出认为精彩、重要或值得注意的语句
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采或重要。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鹿门 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 荆川 、 道思 。然其圈点句抹多不得要领。”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试官评定甲乙,用朱墨旌别其旁,名曰‘圈点’。”
圈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标记重点或精彩之处
指在阅读书籍、文章时,用特定的符号(如圆圈“○”或点“.”)标记出关键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这种做法旨在帮助读者聚焦核心信息,便于复习或深入理解。例如:“他在阅读古籍时习惯圈点,以便日后查阅重点。”
批注评点
在传统文人士大夫的阅读和批评活动中,“圈点”常与“批注”结合使用(合称“圈点批注”)。除了标记符号外,还会在书页空白处(眉批、旁批等)写下简要的评论、见解或赏析文字,表达对文本内容、写作技巧的评价。这种方式体现了读者与文本的深度互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这部《红楼梦》的抄本上有大量前人留下的圈点批注。”
总结来说,“圈点”既是一种实用的阅读标记方法,用于突出文本重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批评和鉴赏方式,通过符号与文字结合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与评价。
参考来源:
“圈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圈点”指在书籍或文稿上添加圆圈(○)或点(•),主要用于两种场景:
该词为并列式合成词,由动词“圈”和“点”组合而成,强调两种标记动作的关联性。
白室版权变惑禀性鬓麋愊实不匮钗鸾禅思初场楚箫此君搭接片大堡礁东王公谔节贰统法本方夏反正一样凤凰于飞凫茨共亿槐黄磆碌骄狠矫世励俗即溜疾憎具伏居起具奏浪迹天涯璘彬飂风緑叶緑花草弭宁漠漠腻旗排外跑道迫彊芡粉骑鹤气象台劝诱桡桃三眼铳召父杜母饰妆嵩构田原通麤徒言忘象得意巫彭物证相返先故咸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