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博戏中的胜采名。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剥》:“野鳶山鹊,奕棋六博。三梟四散,主人胜客。”原注:“六博、三梟,皆古局戏名。”
(2). 北齐 税制名。《隋书·食货志》:“ 河 清 三年定令……垦租皆依贫富为三梟。其赋税常调,则少者直出上户,中者及中户,多者及下户。上梟输远处,中梟输次远,下梟输当州仓。三年一校焉。”
“三枭”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分别来自不同历史背景:
指古代六博游戏中的一种获胜采名。据汉焦赣《易林·豫之剥》记载:“野鳶山鹊,奕棋六博。三梟四散,主人胜客。”此处“三枭”是游戏术语,与棋类博弈规则相关,代表特定胜负判定方式。
北齐时期的一种赋税制度。根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北齐河清三年(564年)推行“三梟”税制,将税赋按贫富分为三等(上、中、下),并规定不同等级的纳税户需将粮食运送至不同距离的仓库,每三年核查一次。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历史文献中多指博戏或税制。
《三枭》指的是三只凶猛的鹰,常用来比喻勇猛、凶悍的人或势力。它代表着力量、威严和野性。
《三枭》是由“一”、“十”、“木”、“又”组成的。它的拆分部首是“木”,总共有11画。
《三枭》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一种是出自于*********史诗《格萨尔王传》。而它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则主要流行于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
《三枭》的繁体字为「三鷹」。
在古时候写《三枭》的汉字有一些不同的写法,但都保留了“三”、“枭”的基本形态。比如,有的写作「叁枭」,有的写作「参骁」,都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
1. 他们三个人合作,像三枭一样凶猛无比。
2. 在战场上,他的勇猛如三枭,令敌人闻风丧胆。
1. 三枭勇士
2. 三枭战队
3. 三枭势力
4. 三枭狼
1. 三雄
2. 三狼
3. 三虎
4. 三鹰
1. 和平
2. 温和
3. 虚弱
4. 和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