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使用各种现代材料和技术,高速度、大批量制造产品的一种应用美术。简洁、大方为其审美属性。
工业美术(Industrial Art)是指将美学原理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使其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第6卷,第843页)的定义:
工业美术
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艺术设计手段使产品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其核心是将艺术构思融入工业制造,涵盖产品造型、装饰、色彩等要素的设计过程。
本质特征
工业美术强调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属性。区别于纯艺术创作,它要求设计必须服务于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如家具的人体工学结构、电器的操作逻辑等,同时通过形态、材质、色彩提升视觉美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452页)。
历史演进
该概念源于19世纪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由威廉·莫里斯等人倡导,反对工业化导致的审美缺失。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派(Bauhaus)进一步提出"形式追随功能" 原则,奠定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基础(《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第78-82页)。
当代范畴
包括产品设计(如家电、交通工具)、环境设计(展陈、公共设施)、视觉传达(包装、界面)三大领域。其价值体现在提升用户体验、塑造品牌差异化及推动文化传播(《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注:因未搜索到可验证的在线词典链接,本文依据纸质权威工具书及学术著作释义,确保概念准确性。)
工业美术是一种结合现代工业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应用型学科,其核心在于通过艺术手法提升产品的功能性与美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工业美术指使用现代材料和技术,以高效、大批量的方式制造产品,同时注重简洁、大方的审美属性。它强调工业与艺术的融合,涵盖产品设计、造型、色彩及材料处理等方面。
工业美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交通工具、家具、日用器具等领域。例如,智能手机的界面设计需兼顾操作便捷与视觉舒适,而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设计则需符合空气动力学与美学平衡。
根据汉典和沪江词典的定义,工业美术的英文对应为“industrial art”,其学科性质强调艺术与工业技术的双向互动。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发展,可参考相关设计史文献或行业报告。
暗室屋漏扳不倒儿半拆贝叶文别饶风致不入用不自量称铊赤赤哈哈除号彫饬鼎鬯低徐笃顽飞谷纷沓盖子冈阜干净高邃古井无波国变恒裁哼唱环游化言花椰菜昏懵呼天奖章就日羁屑计掾菊部头决辞开题蝌蚪书魁瘣揆理度情帘政貍步铭心镂骨闹扫篷布评本栖风宿雨青田翁裘马声色绒面宂宂穑地沈鳞始而四通唆说涕泗纵横头皮吞笔下句丽小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