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彫翦的意思、彫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彫翦的解释

摧折,剪除。《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曹植 ﹞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且 魏 之代 汉 ,非积德之由,风泽既微,六合未一,而彫翦枝干,委权异族,势同瘣木,危若巢幕,不嗣忽诸,非天丧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彫翦(diāo jiǎ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构词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1. 本义:剪除使之凋零

    “彫”通“凋”,指草木衰落、衰败;“翦”意为剪断、除去。二字组合,字面指通过剪除(如枝叶)使事物衰败或消亡。此义强调人为干预导致的衰败过程。

    例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有“如草木之既彫”之句(虽非直接连用,但体现了“彫”的衰败义),后世引申出“彫翦”表示刻意剪除使之凋零的行为。

  2. 引申义:铲除、消灭

    在历史文献中,“彫翦”常用于抽象层面,指彻底铲除、消灭某种势力、祸患或不良事物。其核心仍是“使之衰败消亡”的动作,对象扩展至更广泛领域。

    例证:清代魏源《圣武记》卷五描述平定叛乱时,有“彫翦凶渠”的表述,意指铲除匪首或祸首。

“彫翦”一词融合了自然凋零(彫)与人为剪除(翦)的双重意象,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剪除、铲除的手段使对象衰败或彻底消灭。它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草木),更常见于抽象对象(如势力、祸患),带有较强的主动干预和彻底清除的意味。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彫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彫:通“雕”,本指雕刻,但在此词中引申为“摧折、削弱”之意。
  2. 翦:本义为剪断羽毛,引申为“剪除、消灭”。如《左传》中“翦灭此而朝食”即用此义()。

二、文献用例 该词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孙盛语:“彫翦枝干,委权异族”,指曹魏政权削弱同姓诸侯(枝干),将权力交给外姓大臣(异族),导致根基不稳,最终灭亡。

三、引申含义 在政治语境中,“彫翦”常比喻系统性削弱核心力量的行为,暗含“自毁根基”的贬义色彩。例如孙盛用此词批评曹魏未能延续汉朝“强干弱枝”的治国策略,反而过度削弱宗室,酿成政权危机。

注意:该词属于冷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分析。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三国志》裴松之注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拜候半月刊本房长星赤口厨司大羹玄酒掉荡抵刑杜十娘凡小封豕长蛇烽燧浮财敷珍关碍灌莽规定红弦悔事祸烖护卫舰角鲤寄禄官尽实九云诰蠲化句弓坎宫可手愧不敢当廊头列采灵居骡驹履璧慢性毛毛楞楞玫瑰紫明哲暮秋男钱抛闪评跋洽汗签事气吞山河绮纨之岁少尹摄牒舍离诗床锁子铠停轸頽陇温舒窝风乌衣子弟夏启谐称析毫剖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