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南史·齐纪上·高帝》:“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踰霄汉, 破釜 之捷,斩馘蔽野, 右梁 之战,禽其渠帅,保境全人, 江阳 即序,此又公之功也。”
“气踰霄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qì yú xiāo hàn
注音:ㄑㄧˋ ㄩˊ ㄒㄧㄠ ㄏㄢˋ
含义:形容正气昂扬、魄力或勇气极大,气势如直冲云霄和银河般壮阔。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南史·齐纪上·高帝》,原文为:“公受命宗祊,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踰霄汉。”,用于赞颂人物的卓越胆识与恢弘气魄。
三、结构与解析
四、近义词与用法
近义词如“气凌霄汉”,多用于描述英雄人物、重大成就或恢弘场景,如:“他的演讲气踰霄汉,震撼全场。”
五、使用场景
适用于文学创作、历史评述或正式场合,褒扬个人或集体的坚定意志与强大气场。
《气踰霄汉》是一个成语,意为英气超群,威风凛凛。形容人的气质高雅雄伟。
《气踰霄汉》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气”、“踰”、“霄”和“汉”,其中“气”部的笔画数为4画,“踰”部的笔画数为15画,“霄”部的笔画数为17画,“汉”部的笔画数为6画。
《气踰霄汉》这个成语最早见于《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真是气踰霄汉,步入神仙一般。声音唱吟一字字儿都如金属焊成的一般。”
《气踰霄汉》的繁体字为《气踰霄漢》。
在古时候,《气踰霄汉》中的部分字可能有不同的写法。例如,“霄”字古时写作“霄”或“骁”,而“汉”字古时写作“汉”或“犴”。这些字的字形随着历史的演变有所改变。
他那威武的仪态,真是气踰霄汉,令人敬畏。
高气踰胜、威风凛凛、英姿勃发、威仪整肃。
气宇轩昂、气度不凡、英姿焕发。
随和低调、平凡无奇、庸庸碌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