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错明的意思、错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错明的解释

交相辉映。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二》:“岂知大人殊途共归,百虑一致,无不代行而错明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错明是古汉语中表示拂晓时分的特定时间概念,指黑夜与白昼交替、曙光初现的时刻。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项解析:

一、基本释义

“错明”由“错”(交错、更替)与“明”(光明、白昼)复合而成,字面意为“昼夜更替时的微光”。其核心语义聚焦于日出前天色由暗转明的过渡阶段,与“黎明”“拂晓”同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二、典籍出处考证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乃壬午餔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其谨漏刻以应错明,勿以执事废。”

此处“错明”指通过计时仪器(漏刻)校准时间以迎接黎明,印证其时间属性。

来源: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

三、词义演变与使用特征

  1. 时间精确性

    在汉代文献中,“错明”特指夜漏将尽、晨光初透的临界点,比“平旦”“日出”更强调昼夜交替的瞬时性。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2. 文化隐喻

    古人将自然时序与人伦秩序相联,“错明”暗喻秩序更迭或局势转机,如《汉书》中王莽借天象喻示政治变革。

    来源:许结《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四、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学创作,其语义功能被“黎明”“破晓”等替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错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交相辉映”,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不同事物或现象相互映衬、共同焕发光彩,形成和谐美感。例如清代魏源在《默觚上·学篇十二》中写道:“岂知大人殊途共归,百虑一致,无不代行而错明乎?”,此处用“错明”表达不同思想或行为最终相互辉映的哲学意境。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哲理性描述,强调多元共存、互补共生的关系。例如:

词源与争议

补充说明

“错”在此处取“交错”之意,“明”指“明亮”,二字组合后通过引申表达动态的辉映关系。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八陛宝匳避免冰花碧鵶犀不甘落后不噮采顾逞力怆慌创体电视摄影机地心引力儿拜风鬟雾鬓斧绣附识丐取宫阃贺辞昏耗诫勒静止旧国拷边来宁连轴貍猫灵沼淋漏禄邑马留枚筮氓撩啮嚼蟠郁俏影窃脂祺福期功起冠清润屈求山珍海错生结驶动饰羔时享书閤水宿山行说得去琐尾挽牵遐方绝壤相駡榜相坐啸傲湖山叶佐吸哩哩